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克雷西达·坎贝尔:雕刻作为语言

发布时间: 18 四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1 分钟

克雷西达·坎贝尔的木刻版画赞美澳大利亚日常生活的诗意。她独特的技法结合绘画与印刷,将普通物品转化为时间的视觉冥想。每块雕刻板经细致绘制后唯一印制,成为一场沉思的抵抗行为。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在你们都追逐那些空洞的最新概念装置时,有一位简单持一块木头、凿子和水彩画的澳大利亚女性,给了我们关于亲密力量的一堂课。克莱西达·坎贝尔,这位平凡的炼金术士,用数十年时间将家庭场景转化为惊人美丽的画作,超越了它们表面的简朴。

在这个痴迷于轰动新颖的时代,坎贝尔选择了默默抵抗的道路。她的静物画、港口景色和室内画,都以近乎痛苦的细致性让人凝视,要求一种我们数字社会似乎无法维持的关注。每件作品,无论是雕刻木板绘画还是唯一印刷品,都代表了数周乃至数月的工作。这种时间的奢侈本身即是一种政治。

坎贝尔的作品使我们直面自己的急躁。她在雕刻木板上绘制水彩后进行唯一印刷的过程,是她自学以来不断完善的技艺,需要一种沉思的投入,而我们的快节奏文化对此持怀疑态度。她那介于绘画与版画之间的混合技法,正是对我们即时满足社会的反抗。

坎贝尔独特之处在于她与时间的这种矛盾关系。正如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所教导的,钟表测量的时间与”纯粹持续”, , 这种逃脱量化的主观时间体验, , 存在深刻区别[1]。坎贝尔的作品体现了这种柏格森式的持续。在《夜间内景》(2017)中,光线透过窗帘滤入,营造出悬浮的氛围,日常物件如桌子、椅子和书成为一场内在时间剧场的演员。

柏格森强调”直觉”的重要性,作为把握这种生活经验时间的方式,相较于只能理解静止瞬间的分析理智。坎贝尔在创作中似乎采用了这种直觉方法,邀请我们进行直接的感官体验,而非理性解读。她的静物画非静态构图,而是捕捉了生命中细微运动的瞬间。

让我们来看看《罂粟花》(2005年),其中一个花瓶中的花朵似乎充满了内在的生命力,几乎可以触摸到。这不仅仅是一幅植物的描绘,更是一场关于时间流逝的视觉冥想。柏格森曾写道:”持续是过去不断侵蚀未来并随着时间膨胀的持续进程” [2]。坎贝尔的花朵在其精致的盛放中,已经显现出不可避免的凋谢迹象,同时也庆祝着它们当下的美丽。

正是这种对时间性深刻的意识使坎贝尔与她的同时代艺术家区分开来。她的居家场景从不僵化,而是仿佛呼吸着无声的生命。照亮《带红姜的室内》(1998)的光线不仅是绘画效果,更是时间流逝的具体表现,通过它那短暂的存在改变了空间。

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他的著作《封印的时间》中,将电影称为”时间的雕塑”。坎贝尔虽然使用静态的手法,却矛盾地达到了类似的效果。她的构图捕捉了塔可夫斯基所说的”时间的压力”,这种难以言喻的存在赋予了物体其特殊的光环 [3]。看看《廊台》(1987年),你几乎能感受到海风,听到物件轻微的碰击声,体会木材在盐分和阳光作用下缓慢的腐蚀。

多年来,机构和评论家将她归类为”装饰性”艺术家,这是体制对拒绝浮夸姿态的女性艺术家常用的贬义词。他们未能看到在她看似温柔的构图背后隐藏着一种平静的激进主义,一种在持续分心的世界中对细致观察价值的肯定。

坎贝尔的作品与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关于现代城市体验的思考尤其呼应。在他的论文《大城市与精神生活》中,齐美尔分析了现代都市中神经刺激的增强如何产生一种麻木的态度,即作为防御机制的感知迟钝 [4]。面对这种感官麻醉,坎贝尔提出了对视觉的再教育。

她的画作如同对齐美尔所指出的”神经生活增强”这一我们时代特征的解毒剂。通过邀请我们凝视贝壳的排列、一把沐浴在光中的空椅子或雨后花园,她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城市剥夺我们的东西:持久的注意力、细微差别的感知和慢节奏的欣赏。

齐美尔观察到,”麻木态度的本质在于辨别能力的迟钝”。坎贝尔正是通过迫使我们细致观察来对抗这种趋势。她的木刻版画,以其无尽的细节和微妙的色彩调节,要求并回报挑剔的视角。它们恢复了我们感知有意义差异的能力。

在《桉树林》中,澳大利亚森林并非简化为一种整体印象,而是在每一截树干、每一片叶子、每一缕阴影的独特性中得以展现。这种对个别细节的显微关注,是齐美尔所称”质的个体主义”的美学表现,这是一种对现代社会同质化趋势的抵抗。

坎贝尔实践了一种视觉社会学,不仅记录了当代澳大利亚的家庭空间,也记录了我们与这些空间之间的关系。她的室内设计从不中性;它们充满了社会意义、个人故事和居住的痕迹。人类形象的缺失使这些意义更加鲜明。

以《卧室夜曲》(2022)为例,这件圆形作品捕捉了一张凌乱的床在微光中的景象。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关于亲密关系的冥想,关于公共与私人空间的界限,关于构建我们生活的日常仪式。西美尔会在这件作品中识别出他所谓的”社交形态”,这些空间构型既反映又影响我们的社会关系。

坎贝尔的画作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她将普通物件转化为微妙澳大利亚特色的象征。她对悉尼港的描绘、展现本土植物的花卉构图、以及沐浴在特定澳大利亚光线中的室内,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当代澳大利亚身份的诗意地图,远离旅游陈词滥调。

她的作品与深受其影响的日本浮世绘版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正如北斋或广重大师捕捉到”浮世图像”,坎贝尔捕捉转瞬即逝的时刻,现实的过渡性构型。但当日本艺术家们歌颂城市的乐趣时,坎贝尔则在家庭的诗意中寻找到她的素材,在那些中间空间里,生活无声展开。

仔细观察2012年的《架上静物》,花瓶与旱金莲摆放在浮世绘碎片前。这种置中寓中反映了坎贝尔对她艺术渊源的深刻意识,同时彰显她的独特性。日本艺术家用多块印板创造彩色印刷;她只用一块,但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与之匹敌。

在这件作品及其他作品中,坎贝尔玩味取景、非对称及透视的传统。她借鉴日本人的构图感,但将之适应于自己深具澳洲特色的视角。这种创造性的挪用构成了一场迷人的跨文化对话,丰富了两种传统而不丧失其本质。

坎贝尔的媒体低调与她在私人收藏家中之受欢迎形成鲜明对比。她的作品价格攀升惊人,2022年的《走廊》售价超过50万澳元。市场的迟来认可未改变她的创作态度。她继续每年创作五至六件作品,拒绝为了满足需求而加快创作过程。

她的刻意从容或许是对当今艺术界沉迷生产力与持续新颖性的最大挑战。坎贝尔提醒我们,有些事情如耐心观察、技艺精进、视野成熟,不容急速。在这点上,她体现了一种对主流文化资本主义的抵抗形式。

她近作展现了向更复杂构图、与光影更细腻的游戏及对空间处理更自信的演变。她近年来开始创作的圆形作品(tondi)代表了她迎接的新构图挑战,并卓有成效。在这些完美的圆中,室内的直线创造了迷人的视觉张力,如《书,椅与黑竹》(2021)所示。

如果说卡姆贝尔的天才尚未被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认可,或许是因为她的作品挑战了简单的分类。她既非传统,也非先锋,既非概念化,也非纯粹技术。她占据了那个极其肥沃的中间空间,在那里对现实的严格观察与形式发明的自由相结合。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回顾展(2022年9月24日至2023年2月19日),展出了她140多件作品,终于标志着一场重要的机构认可。是时候让博物馆赶上私人收藏家们早已知道的事实了:克雷西达·坎贝尔是当代澳大利亚艺术中最独特且最成熟的声音之一。

在一个沉迷于技术创新的时代,坎贝尔提醒我们,某些古老的技术,如木版画,仍然藏有未被发掘的可能性。她的作品证明,真正的原创性不必然在于戏剧性的突破,有时在于对个人路径的耐心深耕。

她作品的奇妙之处在于她如何调和技术精确和氛围感。她的室内画作,比如《夜间室内》(2017年),既严谨构建,又浸润在难以衡量的氛围之中。这种精确与暗示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她作品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

坎贝尔给了我们一堂宝贵的课:在一个充斥图像的世界里,真正的颠覆不是震惊,而是学会重新看见。她的画作不声张以吸引注意;它们等待我们花时间去发现,就像在破晓时分静谧而专注地发现一片风景。

如果你还认为坎贝尔只是一个”装饰性”艺术家,那你根本没理解。她的作品是对时间、记忆、日常之美的视觉沉思,也是传统手段下艺术仍能达成的杰出演示。她将一种混合技法转化为个性语言,能够表达当代经验最细微的差别。

在一个被姿态与言论主导的艺术世界里,坎贝尔提醒我们一个根本真理:艺术首先是视角。而她的视角!专注、耐心,爱惜可见世界的各种展现。那视角通过真正的专注之恩典,将平凡变为非凡,而非魔术般地实现。


  1. 柏格森,亨利。《意识的直接经验试论》。法国大学出版社,1889年。
  2. 柏格森,亨利。《创造进化》。法国大学出版社,1907年。
  3. 塔可夫斯基,安德烈。《封印的时间》。电影笔记,1989年。
  4. 西美尔,乔治。”大城市与精神生活”载于现代性的哲学。Payot出版社,1989年(该文本原始版本源自1902年在德累斯顿Gehe基金会举办的讲座,次年发表于《Gehe-Stiftung年鉴》杂志)。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Cressida CAMPBELL (1960)
名字: Cressida
姓氏: CAMPBELL
性别: 女
国籍:

  • 澳大利亚

年龄: 65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