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这位年轻的泰国艺术家在纽约的墙面上绘制黑洞,然后凯旋归来曼谷,值得我们稍作停步别再冷嘲热讽。姓孔名达邦(Kong Dabang,音译Kantapon Metheekul)以共侃为签名,他的作品与那些你习惯于在杀菌一样的画廊中看到的作品截然不同。他的作品中透着汗水、怀旧,以及当你被困于两个世界之间无法选择时产生的那种无声愤怒。
1989年生于曼谷,共侃走的是好学生的常规道路,最终进入广告行业,那是创造灵魂的慢性死亡。但与许多在其中腐朽的人不同,他有勇气放弃一切,前往纽约, , 这座一次催毁十二个梦想家的城市。在那儿奋斗了三年,贴地铁站的贴纸,在墙上绘制黑色传送门,后来他明白真正的战斗在别处。回到曼谷,他没带回耀眼的美国文凭,却带回更珍贵的东西:一种视野。
达利的遗产或焦虑之美
当共侃说:”我受到萨尔瓦多·达利的启发,通过他对强烈色彩的运用来唤起沉思自省的感觉;那些超现实且静默的时刻凝结在时间中,美丽而隐藏着焦虑”,他不仅仅是在引用一个方便的影响[1]。他建立了一条值得深究的艺术脉络,因为它揭示了他本人绘画语言的深层机制。
萨尔瓦多·达利,这位于1904年出生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以其表面诱惑与内里深邃的张力构筑了其作品。西班牙大师发展了其著名的偏执-批判方法,以挖掘潜意识,创作了”手绘梦境照片”,现实物件以非理性的方式并置[2]。共侃借鉴此法,但归于本质:人物形象、渐变天空,以及作为传送门的黑洞。
两位艺术家的色彩调色板令人感到惊人的相似。达利使用米色与蓝色制造超现实对比,描绘荒凉却引人入胜的沙漠风景。共侃作品中同样能见到由深蓝过渡到浅绿、由深紫至粉红再至浅黄的渐变。这种喷枪技法与画笔结合创造的维度令人联想到达利的西班牙天空,这些空间既无尽又令人窒息。
但达利描绘时间的流逝,而共侃描绘不可能的移动。他的角色不等待软化的钟告诉他们已太晚,他们跳入虚空。共侃的黑洞像达利的软钟一样:象征着一个自称刚硬世界中的流动性。不同的是,加泰罗尼亚人质疑时间的本质,而这位泰国人质问的是空间、领土和归属的本质。
这种美学传承掩盖了一种根本性的意图差异。诗涛·贡坎(Gongkan),原名坤塔邦·美迪库尔(坤塔邦·美迪库尔,Kantapon METHEEKUL),寻找的是为那些感到被束缚、被歧视、被困在一个不适合他们的身体或社会中的人们绘画。他的无笑容人物,这些扁平而图形化的人物,在门户中浮现或消失,体现了一种集体的焦虑。艺术家自己说过:”Teleport Art(瞬间艺术)源自我的抑郁、我的个人经历以及围绕性别不平等和人权等社会问题”。
贡坎的超现实主义不是无目的的游戏或审美冲击。这是一种生存的超现实主义,在不可接受的现实面前,奇幻成为唯一可能的出路。他近期作品中逐渐取代黑洞的水池,如同扭曲的镜子,反射面永远不会展示我们想看到的东西。”你们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他警告道。在他那安抚人的粉彩色彩表面下,隐藏着贫穷、腐败以及对LGBTQ群体的歧视。
Garudhammas的重担
坤塔邦·美迪库尔的作品值得认真关注,还因为他能将社会批评转化为图像而不流于简单说教。他的作品Gender Equality And Righteousness直接攻击佛教中最顽固的虚伪之一:僧侣与比丘尼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
上座部佛教,是泰国的主要宗教,对比丘尼(女出家人)施加被称为”gārudhammas”(中文音译为”伽律达摩”,意为”沉重的规则”)的戒条,使她们永远处于比丘(僧侣)之下的地位[3]。第一条规定,一位出家百年的尼姑必须起身并尊敬地向当天出家的僧侣行礼。这八条戒律的真实性被许多研究者质疑,认为是后期添加的,但几个世纪以来,这些戒律一直用来阻止亚洲女性出家。
坤塔邦·美迪库尔解释他的创作理念:”这件作品批判了佛教及其他宗教基本原则中的性别不平等。平等和正义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许多宗教意识形态中,它们不幸地未能扩展至女性。作品描绘了女性被要求纯洁,但因其性别永远无法达到佛教的高级境界的状况。”
在泰国攻击佛教,就像在国庆游行中朝国旗吐口水。但坤塔邦·美迪库尔并不追求简单的挑衅。他用柔和的色彩和简洁的形态,描绘了无人愿意面对的矛盾。他作品中的佛陀形象,既非不可触碰的偶像,而是沉默的见证者, , 见证一个背叛了自身平等原则的体制。
佛教的”五障”理论规定,女性必须转生成男性后,才能恰当地修习八正道,达到完美佛果[4]。这一教义流传数百年,制造了女性在本体上的劣势。坤塔邦·美迪库尔没有哲学探讨这些问题,他通过绘画呈现。水池成为人类感知有限深度的隐喻,水面反射的从未映射出埋藏其中的结构性不公。
使他的方法特别有效的是他拒绝了二元对立。他的图像不是在呐喊,而是在低语。他的人物不是抗议,而是消失或出现。这种视觉沉默的策略迫使观众填补空白,质疑笑容的缺失,思考这些承诺自由的门扉到底通向何方?
这位艺术家将批判根植于自身经历。作为侨居泰国的潮州华人社区成员,他深知文化间的紧张关系、矛盾的期待以及传统的重压。他近期的作品融入了中国元素,这些蓝白瓷碗变成了他人物的浴缸,创造出文化传承之间的视觉碰撞。
他的系列作品内省将这一方法推向更深层次,探讨个体心理作为社会功能障碍的反映。在心理健康问题爆炸性增长但仍然被视为禁忌的时代,宫侃大胆展现愤怒、怨恨、恐惧与猜疑。他展露自身的脆弱,精神中最黑暗的一面,同时为观众创造反思空间。他的互动数字装置及伴随展览的心理调查,将画廊转变为集体内省的实验室。
2025年香港展览异步亲和力总结了这一方法:”好人在错误时间”这一观念不仅应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于与地点、文化及社会的关系。宫侃将自己置于不同性别和种族的人物旁,创作出叙事感,却从不提供足够信息以完成故事。这种技术使观众处于富有成效的不确定状态,正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垂直移动的艺术
那么,宫侃·美迪库尔既不是新达利,也不是亚洲班克斯,他幸而如此。他构筑了另一种东西:一种表达内心迁徙、社会幽闭与不可能自由的视觉语言。他的黑洞和水池并非图形装饰,而是存在层面的命题。它们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可怕的问题:当无处可生存时,何处可去?
他的作品之所以必要,正因为他拒绝安慰。他的色彩确实美丽,但这种美丽不作任何承诺。他的人物找到了门扉,但没人知道彼岸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这种包裹在迷人美学中的残酷诚实,创造了离开展览后依然持久的张力。
市场对此也有所领悟。当苹果CEO蒂姆·库克一天内购买了他的四幅画作,这不仅仅是因为颜色漂亮。这是因为即使硅谷巨头也模糊地感受到自己是体制的囚徒,渴望通往他处的门户。宫侃的天赋在于发现了一种同时对被歧视的泰国年轻人和寻求意义的加州亿万富翁发声的形式。
但请注意:他的作品受欢迎,并非因为提供了安慰性的答案。恰恰相反。每幅画都提醒我们,宗教、社会和家庭所要求的纯洁是致命陷阱。那些承诺给纯洁者的高级国度是维持等级制度的谎言。唯一可能的救赎在于接受不纯、混合与不断流动。
公侃为那些已经明白世界不会变得足够快、结构过于坚固、加鲁塔姆禁律(garudhammas)百年后仍然存在的人作画。因此他提供通道。不是通往更好的地方,他并不那么天真,而是通往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一个越来越僵化、封闭、到处筑墙的世界里,画出空洞成为一项根本的抵抗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这位从不在照片中微笑的艺术家值得你们认真看待。他耐心地构建着一部作品,比千篇激进的言论更好地记录着我们的时代。他以优雅的方式描绘我们的死胡同,使它们变得可忍受,但绝不令人接受。如果你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这很重要,也许问题不在于他,也许是你自己,困在你自己的洞里,无法想象除爬出来以外还有其他出路。
- 坎塔彭·梅提库尔(Kǎntǎpéng Méitíkùěr),与塔纳拉特·阿斯瓦西拉约钦(Tǎnàlātè Āsīwǎxīlāyuēqín)的访谈,床上制造(Made in Bed),2021年。
-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偏执批判方法”(”Paranoiac-Critical Method”),艺术故事(The Art Story)。
- “八条加鲁塔姆禁律”(”Eight Garudhammas”),2025年10月查阅的维基百科文章。
- “佛教中的女性”(”Women in Buddhism”),2025年10月查阅的维基百科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