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千住博:流动之水的诗意

发布时间: 2 五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3 分钟

千住博将天然颜料转化为日本纸上的壮观瀑布。作为当代日本画大师,他从画布顶部倒下颜料,让重力共同参与创作。其宏大作品不仅捕捉水的视觉形态,也唤起水的声音和质感。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千住博不仅仅是一位描绘瀑布的艺术家。他创造了一个让水成为时间流逝本身化身的世界,正如我们生活般不可避免。在他位于纽约的工作室里,这位日本人将矿物颜料转化成桑纸上的自然奇观。67岁的他,持续像当代炼金术士一般倾注色彩,创作出挑战我们对日本传统艺术认知的作品。

千住的每一座瀑布都是一个视觉悖论:既静止又永远在运动。正是这种张力吸引着我们,使我们陶醉,让我们在他的巨大画作前伫立数分钟,仿佛永恒。水流下落,却从未触及地面。泡沫形成,却从不消散。时间悬停在一个永恒的当下。

他在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巨大作品《The Fall》,已成为其艺术的象征。这座14米宽的瀑布似乎从虚无中涌现,发出一种震耳欲聋的无声响声。这件作品使他获得了荣誉提名,成为首位因绘画获得此殊荣的亚洲艺术家。评论家们注意到,参观者们面对这片黑色背景上的巨大白色时,突然变得沉默。仿佛水流对观察者施加了自己的语言。

千住的技法在看似简单中很有趣。他实际上是从画布顶部倒入颜料,让重力部分地指挥作品。正如艺术评论家Elliat Albrecht所强调的:”有人建议他是炼金术士,将大地的颜料转化为水和空气,以探索物质世界的诗意” [1]。但这种描述虽然富有诗意,并不能公正地呈现他过程的复杂性。因为千住不仅仅是倒颜料,他引导、控制、调整,几近痴迷地精准。

作为日本传统使用天然颜料的日本画大师,千住本可以满足于成为这一遗产的尊重守护者。但他融合了这一千年传统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创造了一种既深深扎根又坚决现代的视觉语言。这种混合不仅仅是风格上的尝试,而是对全球化时代我们人类状况的深刻反思。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其”场所”(basho)概念中,谈到了需要一个矛盾能够共存而不互相毁灭的空间 [2]。千住的瀑布完美体现了这一理念。它们既是日本文化又是普遍的表达,传统与创新,自然与人为,瞬间与永恒。它们创造了一个”场所”,让我们的目光能停留、迷失,最终重新找到自己。

许多评论家长久以来一直抵制他的瀑布的吸引力。太美了,太容易接近,太……完美了。一些人怀疑它们是伪装成当代艺术的装饰品。但更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它们与我们破碎时代之间细微的联系。在一个水资源变得珍贵且受争议的世界中,在自然灾害愈加频繁的时代,这些瀑布不是安抚的图像,而是生态的死亡提醒。

以他2015年在威尼斯展出的《Ryujin I》和《Ryujin II》这两座荧光瀑布为例。在黑光灯下,它们展现出近乎放射性的维度,既唤起超自然的美丽,又暗示潜在的污染。这种矛盾正是千住近期作品的核心,一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在人类世时代与自然关系的矛盾。

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写道:”水是一种神秘而神奇的元素” [3]。在他的电影中,尤其是《牺牲》中,水被呈现为净化的象征,同时也是破坏的象征。千住的瀑布也展现了这种双重性。它们以宁静的美吸引着我们,同时提醒我们水潜在的破坏力。正如阿尔布雷希特巧妙指出的那样,”瀑布(水的赫拉克利特式象征,既代表生命,也代表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摧毁诸如岩石这类看似永恒之物的力量”)[1]

千住对光的处理尤为引人注目。与通常在光线昏暗的房间展示日本画的做法不同,他更喜欢让自己的作品在自然光下展出。这一偏好并非偶然,它体现了他的信念,即艺术应生活于我们的世界,与之呼吸、共变。当建筑师西泽立卫于2011年设计轻井泽千住博美术馆时,这一理念转化为一座玻璃墙的建筑,室内外界限模糊。

这座博物馆本身即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建筑与绘画与周围景观对话。倾斜的地面顺应自然地形,创造出一种身体上的进程,伴随我们情感上在展览中的旅程。正如千住所解释:”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世界将成为一个不需墙壁、彼此信任的地方。因此,轻井泽美术馆本身是21世纪向世界传达无界之讯息的载体” [1]

在这个墙壁和民族主义复苏的时代,这样无界的世界观看似天真,但却是千住艺术实践的核心。正如他所言:”对我而言,具象画与抽象画之间没有界限。我自由穿行于两者之间” [1]。这种行动自由不仅是审美方法,更是一种在充斥分类的世界中的伦理立场。

如今,千住的作品点缀于公共空间,如东京羽田国际机场、高野山金剛峯寺,甚至费城日本馆松风楼。在每个场所,他的瀑布创造了一处停顿,在现代生活的不断流动中提供了沉思的时刻。它们邀请我们放慢脚步,呼吸,真正地凝视。

但别误解,这些作品不只是简单的视觉冥想练习。它们蕴含对我们时间观的一种微妙批判。在一个被瞬间、即时满足所主导的文化中,千住提供了不同的时间体验。他的瀑布让我们面对地质时间, , 一种在人类之前和之后存在的时间。

在一次访谈中,千住分享了这样一个启示性的故事:”我试图描绘我的第一幅瀑布画时,曾跟随一群夏威夷偏远地区的野鹿。我看见一头雄鹿迅速消失在树林中。后来,在尝试重现场景时,我决定通过唤起水流倾泻的形象,来暗示这头动物的力量与神圣性” [4]。这一创作起源意义深远,瀑布并非目的本身,而是借以唤起某种难以捕捉、稍纵即逝的存在。

这对捉摸不定之物的追求是千住的作品核心。像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一样,他试图将看不见的东西显现出来,赋予无形以形态。他的瀑布是对我们不断流逝的现实的物理呈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流转,以及我们自身的死亡。

在他最新的作品中,尤其是使用荧光颜料的作品中,千住探索他所谓的”夜晚神秘而灵性的品质,以及我们内心居住的那部分”[4]。这些夜晚的瀑布,在黑光下观看,创造出近乎梦幻般的体验。它们提醒我们,夜晚不仅仅是白天的缺失,而是拥有自身特质和存在的时空。

有趣的是,千住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超过一万件作品,却依然感到不满足。正如他所说:”四十年来,无论何时,我都充满激情地面对我的画作。然而,如今回看过去的作品,我觉得它们都相当业余”[4]。这种持续的不满足感推动着他的持续创作,也体现了一位同等级艺术家罕见的谦逊。在当代艺术常常被简化为惊世骇俗的举动或晦涩的概念的时代,千住的作品提醒我们,简单同样可以深刻。一条瀑布,看似普通?然而在他手中,这一普遍的图案成为通往根本存在问题的门户。

千住作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他能够从主要以视觉为媒介的艺术品中创造多感官体验。正如他解释的:”当你进食,你是通过多感官体验食物,温度、质地、味道和视觉。基本上,艺术可以通过你的所有感官来体验。每种感官与另一种有着紧密联系”[1]。面对他的瀑布,我们几乎能听到水流的声音,感受到空气的湿润,察觉到泡沫的清凉。

这种共感维度在他于金刚峰寺的装置作品中尤为明显。他为这座神圣之地创作的襖(纸质推拉门)将建筑空间转化为完全沉浸的体验。访客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参与一场空间编排,在这里建筑、绘画与精神性交织融合。

当代艺术界常对转向灵性的艺术家持怀疑态度。往往那只是姿态,新纪元的虚饰掩盖了概念的空洞。但千住的作品避开了这一陷阱。他的灵性不是附加的,而是内在于他的实践。它存在于他与材料的关系、创作过程和时间观念中。

2020年,千住荣获第77届日本皇室奖及日本艺术院奖,以表彰其卓越成就。2022年,他被选为日本艺术院成员,成为获此殊荣最年轻的艺术家。这些机构的认可证实了众所周知的事实:千住是日本现存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然而,超越这些荣誉,真正赋予其作品价值的是它触动我们,使我们在日益麻木的世界中有所感受的能力。近期一次访谈中,他表示:”如今,人们因些许差异而争斗,仇恨滋长,战争爆发。但自然世界是庇护所,是我们共有的超越自然、文化和意识形态边界的共同领域”[4]

森住博的艺术项目核心是将自然世界视为避难所和共同的场所。他的瀑布画作不仅仅是瀑布的图像,更是对生活世界、时间居住和与自然共存方式的不同提议。

当我们航行于一个不确定的当下和令人担忧的未来时,森住博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暂停的时刻,一次喘息。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更深入地沉浸其中。因为他的瀑布最终告诉我们,美并非真理的对立面,而是真理最纯粹的表现。


  1. Albrecht, E.(2017)。”不需要墙。” Ocula Magazine。
  2. Nishida, K.(1926)。”地点的逻辑与宗教世界观。” 岩波书店。
  3. Tarkovski, A.(1989)。”封印的时间。” 《电影册》。
  4. “面对‘不充分的自我’。”(2019年)。My Philosophy Global。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Hiroshi SENJU (1958)
名字: Hiroshi
姓氏: SENJU
其他姓名:

  • 千住博 (日文)

性别: 男
国籍:

  • 日本

年龄: 67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