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夏禹与超越平凡的光

发布时间: 10 四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9 分钟

在夏禹的绘画世界中,日常场景沐浴在超越平凡的漫射光中。他的蛋彩画技法营造出一种氛围,使每一个普通的动作都显现出意想不到的深度,邀请观者重新发现生命的诗意。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在中国当代艺术那消毒般无菌的竞技场中,概念的轻浮和流水线式的生产占据主导,夏禹如异类般出现,他是一位坚决拒绝屈从市场命令的艺术家。他的蛋彩画板和布面画将我们带入一个迷人的中间地带,既非完全的过去,也非彻底的现在,悬浮于一个无限的时空中,牢牢吸引着我们。

夏禹的作品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在家庭相册中发现的泛黄老照片,那些承载着岁月与深藏回忆的照片。那些模糊、几乎朦胧的图像,人物似乎漂浮在柔和漫射的光浴中,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的显现。但别误会,这并非廉价的怀旧或复古风格的演练。夏禹所做的远比这更为细腻和深刻。

1981年出生于安徽省,这位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前学生选择了蛋彩画作为他的首选媒介。这个选择并非偶然,因为这种源自古希腊和罗马的古老技法,要求耐心、精确和冥想。这是一种逆流而上的技艺,在我们这个即时满足的时代显得格外独特。当大多数当代画家选择捷径时,夏禹却投身于一个需要时间和努力的艰苦过程。

但正是在这种刻意的缓慢中,他的作品展现出力量。以他的标志性画作《拾档》(2018)为例:身着西装的员工跪地拾起散落一地的文件。乍看之下是一幕平凡的场景,但在夏禹的笔下,这却转化为对当代人类境遇的强烈寓言。这些弯曲、顺从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让人联想到米勒的《拾穗者》,但却被置于现代办公室那个无生气且非人性化的环境中。

艺术家践行着我所称之为”当代考古学”的创作方式。他以昆虫学家的细致,挖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揭示那些潜藏在规范生活背后的潜在紧张。他的作品延续了一种可追溯至乔治·佩雷克的文学传统,这位法国作家成功地将平庸日常提升为研究对象。正如佩雷克所写:”每天发生且每天重复的事情,那些平凡、日常、显而易见、普通、平庸、背景噪音、习惯,如何表达它们,如何质问它们,如何描述它们?” [1]。夏禹通过他的绘画回应了这个问题,捕捉那些转瞬即逝且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这些瞬间构成了我们生活的脉络。

他的”手”系列尤为意味深长。这些小幅画作仅描绘手部,成为表达个体故事的微观世界,比一些宏大作品还能言善辩。双手作为个体的”第二张脸”,揭示了面部表情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常被控制和规范的情况下所无法表达的东西。握着空杯的手,折叠折纸的手,这些平凡动作,被艺术家的目光孤立并放大,获得了几乎超然的维度。

夏禹的创作理念与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轻盈》不谋而合。在《美国课》中,卡尔维诺将轻盈定义为不是逃避世界的沉重,而是一种不同的观察方式:”对我来说,轻盈伴随着精确和决心,而非模糊和随意” [2]。这一定义完全适用于夏禹的艺术,他并非忽视日常的重量,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敏锐观察减轻它的分量。

这种轻盈在视觉上体现为夏禹对光线的运用。光不仅仅是照亮,而是浸润画面,创造出那种特有的模糊区域,使他的作品拥有独特的氛围。在《电动自行车、落日与狗》(2021)中,暮光的光芒为主角们披上一层金色光环,将一幕普通的都市场景转化为一个暂停的、几乎神奇的瞬间。这种光线处理让人联想到胶片摄影的瑕疵与意外的美好,也让人感觉到王家卫影片中光线作为独立角色的存在。

但是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在夏禹那些看似温柔的画面背后,隐藏着对当代中国社会犀利的批判。他的画作描绘了被卷入超出他们掌控的系统中的个体,这些人在人生理想与社会命令之间挣扎。尤其是办公室场景,作为现代异化的隐喻发挥作用。在《老板也忧伤》中,一位商人凝视着自己在光滑地面上的倒影,姿势令人联想起希腊神话中的纳西瑟斯。这幅画完美地浓缩了权力所固有的虚荣与孤独。

这种批判性使夏禹接近社会讽刺的传统,无论是在文学还是视觉艺术中都能见到类似风格。可以将其与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作品作对比,尤其是他的小说《苍白之王》,该作品探讨了官僚世界中的无聊和异化。华莱士写道:”真正的无聊,成年人的无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最孤独的体验,别无他物”[3]。这种核心的孤独,夏禹通过他的办公室职员画作捕捉到了,他们定格于既象征服从又隐含被动抵抗的姿态中。

电影是夏禹作品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源。他在构图和取景上的技巧,以及”切割”现实以提取有意义瞬间的方式,都显示出明显的电影感。特别令人联想的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他用简约的手法拍摄日常生活,同时不失情感的深度。正如影评人唐纳德·理查德关于小津所说:”他不是通过所展示的东西来震撼观众,而是通过暗示来打动观众”[4]。这句话恰如其分地适用于夏禹,他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暗示和唤起,而非武断的断言。

这种看似温和克制的表现方法中包含着深刻的颠覆性。夏禹选择如此细致入微且用心地描绘日常场景,彰显了我们这个超高速社会中被忽视的平凡时刻的内在价值。他邀请我们放慢脚步,真正关注周围的一切,留意构成我们生活质地的细节。在这个将速度视为最高价值的世界里,这种邀请具有政治意义。

他所采用的技法, , 蛋彩画, , 也体现了这种低调的抵抗。当代艺术家竞相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及其他数字工具进行大胆创新时,夏禹坚持使用一种古老、缓慢且艰辛的方法。这个选择看似格格不入,但在我们的环境中显得几乎英雄般。正如苏珊·桑塔格所写:”当今的英雄主义,是拒绝成为英雄,拒绝伟大例外的诱惑”[5]。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禹的艺术是深具英雄气概的。

我最喜欢他的作品的是他如何在他的角色与我们观众之间创造出一种无声的共鸣。这些表情通常是中性、几乎无动于衷的人物,并不直接看着我们,然而我们却能感受到与他们的亲密连接。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每日的挣扎、微小的失败以及谦逊的胜利。也可能是因为夏禹赋予他们一种现代生活往往拒绝的尊严。

我特别想到这幅震撼人心的画作《清醒》(2021),画中一个年轻人瘫倒在桌子上,明显疲惫或醉酒。一幕可能引人嘲笑或评判,但夏禹却以令人心动的温柔对待这场景。笼罩人物的柔和光线、细腻而和谐的色彩,一切都营造出一种极具人性的形象。远离了许多现代作品所特有的轻蔑玩世。

夏禹的艺术提醒我们,美丽可以从最平凡的情境中迸发,对日常的关注能成为对一个重视非凡与壮观的世界的一种抵抗。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所写:”从一粒沙中窥见世界, 从一朵野花中见天堂,以手掌握住无限, 于一小时内持有永恒”[6]。察觉普通中非凡的能力是夏禹创作的核心。

这位艺术家的力量在于他超越了简化的二元对立: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个人与政治。他的作品存在于这双生且富饶的之间地带,其中矛盾不会被解决,而是共同存在于创造性的张力中。正是这种模糊性使他的作品在我们这个动荡不定、身份流动的时代显得极具意义。

那么,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暂时放下你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偏见,敞开心扉感受夏禹的细腻与深度。在一个艺术世界充斥着刺眼和肤浅作品的时代,他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我们急需的反思和沉思空间。如果这对你习惯了极端样式的口味来说显得太过温和或低调,记住,有时,最核心的真理藏于耳语之中。


  1. 乔治·佩雷克,《日常平凡》,瑟伊出版社,1989年。
  2. 伊塔洛·卡尔维诺,《美国教训:迈向下一个千年的备忘录》,加利玛出版社,1989年。
  3.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苍白国王》,小布朗公司,2011年。
  4. 唐纳德·里奇,《小津安二郎:他的生平与电影》,加州大学出版社,1974年。
  5. 苏珊·桑塔格,《关于别人的痛苦》,法拉尔、斯特劳斯与吉鲁,2003年。
  6. 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兆》,1803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XIA Yu (1981)
名字: Yu
姓氏: XIA
其他姓名:

  • 夏禹 (简体中文)

性别: 男
国籍:

  • 中国

年龄: 44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