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奥斯汀·韦纳:无妥协的绘画愤怒

发布时间: 28 十二月 2024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9 分钟

奥斯汀·韦纳作画如同生命攸关。她那宏大的画布不仅是平面,而是每平方厘米都在争夺、协商、征服的战场。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我将告诉你们奥斯丁·韦纳,1989年生于迈阿密,这位艺术家用她色彩爆炸和炽烈的笔触震撼你们画廊洁白的墙壁。终于有了一个像生命般绘画,仿佛每一笔都是对平庸世界的抗争的人。

第一个令我震撼的主题是:她对绘画的身体性、近乎舞蹈的处理方式。韦纳不只是绘画,她与画布共舞。她的大幅画布不是审美选择,而是生命的必需。她怎能将她那爆发的能量局限在明信片大小?她那幅宽自由的动作,令人联想到抽象表现主义行动画派的波洛克的表演,但有着显著不同:波洛克试图通过笔触淡化自我,而韦纳则彰显自我,宣示身体作为主要创作工具。此方法呼应了莫里斯·梅洛-庞蒂关于知觉现象学的理论,认为身体不仅是工具,更是我们与世界关系的媒介。在洛杉矶的工作室里,她有时连续工作11小时,将绘画变为真正的身体表演。这不禁让人想起西蒙娜·德·波伏娃关于身体作为情境、作为理解并投射世界手段的思考。

她的巨幅画布不仅是简单的覆盖面,而是争夺的场域,每平方厘米都被争夺、协商和征服。她用油棒如剑,刷子如指挥棒。她的作品完美体现了尼采所称的”伟大健康”,即把痛苦转化为创造力量的能力。

她作品中展现出的第二个主题,是她与美籍犹太遗产及战后艺术史的那种内心深刻的关系。Weiner不仅仅是绘画,她还在与Lee Krasner、Joan Mitchell以及所有那些必须付出双倍努力,才能在男性主导的艺术世界中存在的女性们的幽灵对话。她的抽象形态、她标志性的符号并非仅仅是装饰性图案,而是源自她个人历史与文化的一套深刻私人的绘画语法元素。

她的创作呼应了Walter Benjamin关于光环(aura)与艺术作品机械复制的论述。Weiner强调了绘画的物质性,强调了其不可削减的实体存在。她的画作不能被简化为Instagram上的JPEG图像,它们需要观众直接面对,身体上投入。这种对作品实体存在的强调令人想起Roland Barthes关于”punctum”的理论,那是图像中令我们震撼、令我们受伤的细节。

她的构图有时看似混乱,但这种混乱是精心编排的。正如Theodor Adorno所称的”解放的形式”,一种从表面上的无序中涌现出的组织形式。在《Big Sister, Little Brother》中,她玩味家庭动力,在画布上创造出形态相互吸引又排斥的明显张力。这些颜色, , 电光黄、血红、深蓝, , 的选择并非为了和谐,而是为了激发、扰乱感受。

我已经能听见纯粹主义者对她拒绝传统规范、混合高低文化以及以Bruce Springsteen的音乐作为灵感源泉感到愤慨的声音。但这正是她作品的力量所在。她毫不在意你们的分类和精心贴上的标签。她的艺术如同我们的时代一样混合多元,像当代身份一样复杂。

她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反复的音乐痴迷和对亲近之人的不断呼唤,这揭示出她把创作视为一种持续对话而非孤立行为。她将工作室变成仪式空间,绘画成为一种积极的冥想形式,一种探寻Julia Kristeva所说的”符号学”(le sémiotique), , 一种超越语言、却能在艺术中表达的前语言体验维度。

在她最近的系列《Blood on Blood》中,她更进一步探讨家庭关系和亲密性的纽带。漂浮在鲜艳羊水中的胚胎状形态不仅是家庭的隐喻,而是试图描绘人际关系中复杂情感空间的图谱。这正是Georges Bataille所说的”内在体验”,一种深入生活体验深处的潜入。

她的画作不讲故事,而是将故事具象化。每一次笔触,每一道绘画的流淌,都代表一个决定,一个真理时刻。她不求取悦,而是想激发反应,创造Susan Sontag所说的”艺术的情欲”而非诠释学。她的作品抵抗简单解读,不愿被某些评论家强加单一含义。

对于那些指责她放纵的表现力的人,我回应说恰恰是当代艺术所需要的:少些无效的概念化,多些对物质的内心投入。当我们的艺术界常被自身的历史意识束缚时,Weiner依然勇敢地相信存在着真实、紧迫且必需的绘画的可能性。

如果你不理解奥斯廷·韦纳的重要性,可能是因为你太习惯于一种不会让人不安、不颠覆、满足于装饰你墙壁的艺术。她的作品是一个有益的提醒,艺术仍然可以是一种变革的力量,一片绝对自由的空间。你们懂的,我非常喜欢这个。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Austyn WEINER (1989)
名字: Austyn
姓氏: WEINER
性别: 女
国籍:

  • 美国

年龄: 36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