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展望:不锈钢作为社会隐喻

发布时间: 20 九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9 分钟

展望将不锈钢转化为沉思的岩石,创作出反映当代中国矛盾的雕塑。他用工业金属代替传统文人石,通过抛光的表面揭示了我们对现代性的复杂态度,质疑我们时代的真实性。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这是一位能够将抛光不锈钢变成我们时代神谕的艺术家。展望不是那些满足于复制西方规范或重复僵化传统的创作者。他这位北京人,在工业金属中找到了揭示当代中国乃至全球化世界惊人矛盾的方式。

展望生于1962年,属于经历过国家剧变的中国艺术家一代。他于1980年代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接受训练,最初探索超写实主义,然后发展出独特的雕塑语言。但他以1995年开始创作的不锈钢”假山石”系列,在当代全球艺术界确立了自己重要声音。

这些作品构成他创作核心,既非怀旧遗产,也非对现代化的简单批判。它们在文化记忆与工业现实、传统沉思与科技炫目之间实现复杂的炼金术。展望每块”岩石”通过极其细致的工序完成:艺术家耗时数小时将不锈钢板锤击于真石之上,复制每道棱角、凹陷与自然表面的细微差别。结果是空心雕塑,既保持模型的精准形态,又具备抛光金属的反射特质。

这种做法源于中国千年传统:”文人石”(gongshi),即那些形状奇特的天然岩石,儒家和道家知识分子将其摆放于园林中以沉思自然,修养精神。这些石头常因风化形成孔洞,被视为宇宙本质的浓缩体,是洞察宇宙秩序的微观宇宙。对它们的凝视旨在提升心灵、滋养智慧。

然而,展望将该传统置于不锈钢世界, , 中国工业现代性的象征材料中。这一选择绝非偶然:不锈钢构成中国各地崛起摩天大楼的骨架,装饰商场外墙,装备家庭厨房。艺术家用金属替代古老岩石,直接质问我们崇拜新物的正当性。今日中国人崇敬什么?代代相传的儒家价值,还是消费的诱人许诺?沉思园林,还是闪亮的购物中心?

这些金属岩石产生的效果超越了简单的概念挑衅。它们的抛光表面将每件雕塑转变成扭曲的镜子,反映出环境的碎片化影像。安装在城市空间中,它们映照着玻璃塔楼、广告霓虹灯、路人的面孔,创造出一个不断变化的万花筒。这种反光特性构成了作品的天才之处:它使得任何被动的凝视和对理想化过去的怀旧逃避成为不可能。观众无法逃避与自己倒影及其周围现代性的对抗。

这种反思维度引导我们走向更深层的解读,那就是建筑所传递的信息。因为展望的这些岩石与中国城市空间的发展紧密对话,更广泛地讲,是与当代居住哲学相呼应。艺术家亲历了1990年代北京的剧烈变迁,见证了传统胡同的拆除和标准化房地产大楼的兴建 [1]。这种创伤经历滋养了他对自然与人造、记忆与现代之间新关系的思考。

在传统中国建筑中,文人园林构成了人与宇宙之间的调和空间。石头占据着核心地位,按照精准的美学和哲学原则组织,以促进气(生命能量)的流动和元素之间的和谐。这些布置反映了一种有机的居住观念,其中每个组成部分都促进整体的平衡。天然岩石以其曲折的形态和粗糙的表面,体现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同时邀请人们沉思其瞬息万变的美。

以功能主义原则和经济需求为主导的当代中国建筑,已经大幅脱离了这一传统。城市绿地存在时,常常仅限于几何花坛,点缀着无生气的装饰岩石。在此背景下,展望的”人造岩石”获得了明显的批判维度:它们揭露了我们建筑环境精神上的贫瘠,同时提出了一种诗意的替代方案。其反光表面创造了新的光影游戏和多重视角,在常常单调的空间中重新引入了一种神秘感和活力。

但艺术家更进一步,质疑了建筑真实性的根基。他的不锈钢石头虽为人造,却拥有天然岩石所不具备的”真谛”,后者多为置于现代建筑前、脱离原有语境且失去凝视功能的装饰元素,已然失去意义。相反,展望的创作充分承认其工业本质,同时保留了自然模型的强烈象征力 [2]。它们因此体现了一种适合当代现实的新型真实性。

关于真实性的思考,在艺术家最为壮观的行动之一中得到了令人惊叹的延伸:2000年,他将一块不锈钢岩石投入海洋,超出中国领海界限,投至灵山岛外的国际水域 [3]。这件题为”超越十二海里”的作品,逃脱了任何国家或私人所有权的范畴。它随洋流漂浮,体现了一种真正自由的艺术,免于商业逻辑和身份认同诉求的束缚。

这一激进行为完美地展示了展望作品的哲学深度。将他的作品释放到大海中,艺术家完成了一种纯粹创造性慷慨的行为,让人想起佛教僧侣在天空中放灯笼的仪式动作。他放弃了对自己创作未来的所有控制,接受它可能永远消失或在几十年后被偶然发现。这种做法体现了艺术作为无私馈赠给人类的理念,作为向不确定未来发出的信息。

这里,大海成为集体潜意识的隐喻,是一个中立空间,作品可以在这里恢复它们原始的唤起力量,摆脱限制其影响力的文化代码。将他的石头交给波浪,展望象征性地实现了所有创作者的梦想:让他的作品超越他的意图,继续用一种普遍可以理解的语言对未来世代讲话。

这种精神层面的表达也体现于艺术家的城市装置中。他的”城市风景”作品,是由数千个不锈钢厨房用具组装而成,旨在唤起微型大都市的形象,刻薄地揭示了我们对制造物品的痴迷。这些筛子、锅以及茶壶的积累,将我们日常的烹饪工具转变为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创造出一个家庭熟悉感与城市眩晕感交织的幻想城市。

这种效果令人联想到建筑模型,但呈现的是反面效果:这些装置不是投射一个理想的未来,而是揭示了我们对物品无休止累积的执念。每件器具都闪耀着新颖的光彩,但它们无限的重复也唤起对工业过度生产的焦虑。正如凯伦·史密斯所观察到的,这些作品”重新诠释了中国传统的装饰山石观念和前工业时代的风景概念”[4]。展望因此将我们置于当代的模糊境地:这些便利我们日常生活的物品同时也是我们消费异化的象征。

艺术家将这一批判性思考延续到他的表演艺术和短暂装置中。2001年,他通过嵌入抛光不锈钢砖块,”修复”了长城, , 这一举动既无奈又富有象征意义,质疑了我们与历史遗产的关系。如何保护遗产而不使其僵化?如何让其保持活力而不失真?这些问题贯穿了展望的所有作品,并在一个不断变革的中国尤为强烈地回响。

这种对记忆及其传承的关注也体现在他2000年代的系列作品中,尤其是”86神像”(2008年)与”佛医”(2004-2006年)。这些作品探讨了当代中国宗教的融合现象,传统祖先信仰与西方影响、真实的灵性与商业化的挪用并存。在这里,艺术家同样拒绝二元对立,揭示我们现代性的复杂混合。

展望的天才在于他能够将最平凡的材料转化为哲学沉思的载体。他的不锈钢绝非无意义材料:它承载着中国工业化的整个历史,包括解放的承诺和幻灭。他以传统工匠的耐心处理它,实现了古老手工艺和当代材料的和解,创造出既契合时代又超越时空的作品。

这种矛盾的综合也许正是展望艺术在我们动荡时代中最宝贵的贡献。面对身份封闭或全球同质化的诱惑,他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创造性转化的道路,既承继过去的遗产,同时又适应当下的挑战。他的不锈钢岩石教导我们,只要付出耐心与智慧,就能保持传统的核心同时坚定迎抱现代性。

展望的作品最终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装饰我们的生活或带来审美情感。它帮助我们解读世界,理解那些改变世界的力量,想象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位中国艺术家的不锈钢镜子远不只是简单的雕塑:它们是精神光学的工具,让我们在当代迷雾中看得更清晰。

在当代艺术往往追逐潮流和商业投机的世界里,展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投入的创作典范,他的力量来源于对现实的耐心观察和对其矛盾的沉思。他的金属岩石将在我们的记忆中长久闪耀,映照出我们的现状,同时激励我们去梦想可能的未来。


  1. 李闲亭,”空魂空 – 诱惑系列”,《北京青年报》,1994年6月14日。
  2. 吴虹,无常:中国二十世纪末的实验艺术,芝加哥,大卫与阿尔弗雷德·斯玛特美术馆,1999年。
  3. 展望,”超越一万二千海里,高海上漂浮的岩石”,艺术家提案,2000年。
  4. 凯伦·史密斯,”当代岩石:展望重新诠释中国传统观念”,世界雕塑新闻,1997年冬。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ZHAN Wang (1962)
名字: Wang
姓氏: ZHAN
其他姓名:

  • 展望 (简体中文)
  • Zhǎn Wàng

性别: 男
国籍:

  • 中国

年龄: 63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