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山本麻友香:穿着动物服装的童年

发布时间: 22 五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0 分钟

在她那充满魔力的画作中,山本麻友香通过描绘穿着动物服的孩子们,捕捉了童年模糊的本质。这些神秘的人物以静态姿态定格,背景是柔和的粉彩色,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在温柔与诡异之间摇摆的世界。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艺术并不总是你们认为的那样。以这位1964年出生于冈山县的日本艺术家山本麻友香为例,她画着睁大眼睛穿着动物服装的孩子。你可能以为这只是可爱无害的图像,适合挂在儿童房间帮助他们入睡。但你错了,严重错了。

自2002年她开始绘制‘动物男孩’系列,源于她女儿的出生,山本麻友香将我们带入一个暧昧的世界,纯真与忧虑无所顾忌地并存。她的油画技巧精湛,展现出童真的面孔,眼神空洞,仿佛这些小生命被困在他们无法理解的现实中。覆盖他们的动物服装不仅仅是装扮;它们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层皮肤,是对抗威胁性外部世界的保护铠甲。

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充满紧张感的氛围。这些动物孩子用他们的大眼睛凝视着我们,表面看似平静的姿态掩盖着深刻的焦虑。山本麻友香的天才在于她通过看似天真的场景创造细微的压抑感。柔和的色调、孩童般的魅力与他们处境的怪异形成对比,使我们感到不安。我们面对的是未完成的变形,人类与动物融合成一种冻结在令人为难的夹缝中的混合生物。

在日本当代艺术领域,山本麻友香的特色在于她拒绝全然融入大行其道的kawaii(可爱)风格,这种在日本流行文化中盛行的美学风格。尽管她的作品初看似乎属于这一范畴,但它们因其含糊和忧郁而疏远这一风格。她的动物孩子不是快乐的吉祥物;他们是逐渐消逝的童年、失去的纯真的无声见证者。

巴勒莫地下墓穴对山本麻友香作品的影响值得关注。一次深刻的参观让她被排列整齐、身着华丽服装的儿童木乃伊所震撼,这些是超越死亡的父母之爱遗迹。她坦言:”我记得最初觉得自己在寻找某样东西,但不知道是什么。它们就那样站着,穿着他们的衣服。整个空间充满了母亲对孩子们的爱。” [1] 这次与那些永恒冻结的小身体的邂逅在她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画面,滋养了她的艺术创作。

山本麻友香画中的孩子们,和那些木乃伊一样,处于时间的悬浮状态。他们不奔跑,不玩耍,不欢笑。他们静止不动,坐着或站着,姿态静止,仿佛那些地下墓穴中保存的小身体。她所用的柔和、褪色的调色板加强了这种时间停滞的感觉,仿佛世纪的尘埃覆盖在这些神秘的人物身上。

对保持孩童身体的这种迷恋使我们联想到人类学家菲利普·阿里埃斯关于西方社会儿童观念演变的思考。在他的著作《旧制度下的儿童与家庭生活》中,阿里埃斯论证了儿童长期被视为缩小版的成人,逐渐成为具有自身特性和价值的独立主体[2]。山本的画作似乎质问了这种社会对童年的建构,以描绘既非完全的儿童,也非完全的动物的存在,仿佛他们的身份正在不断协商中。

山本的艺术探索了儿童意识中模糊的领域,这些领域混合了原始的恐惧和不可告人的欲望。因此,她的作品呼应了梅兰妮·克莱因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精神分析理论。克莱因揭示了原始幻想在个性建构中的重要性,展示了儿童如何将内心的冲突投射到外部世界中[3]。山本的混合生物可以被视为这些原始幻想的视觉表现,人类与动物在努力理解复杂且常威胁的世界时融合在一起。

山本作品中弥漫的忧郁让人联想到另一位当代日本艺术重要人物奈良美智。她们都经历了缺席的童年:父母忙于工作,日本经济急速转型下的孤独。但奈良多以时而激烈的角色表现反抗,而山本则选择默默的放弃,一种对世界的隐退。她的孩童动物形象似乎接受了她们的混合身份,作为在不可理解的成年宇宙中生存的方式。

这种接受中间状态的态度深具日本特质,即驻留于临界空间的能力。日本文化,受神道教与佛教滋养,一直重视半人半兽甚至半神的过渡生灵。妖怪,这些日本民间传说中的幽灵与怪物,构成了一个许多界限模糊的想象世界。山本承袭此传统,同时通过当代敏感度的视角予以再现。

山本作品如此动人,是因为它唤起了我们对童年的怀旧情感。我们在这些混合形象中认出了自己那些现实与想象界限模糊时期的记忆,在那时,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化身为内心潜藏的动物。她解释道:”我认为我开始画儿童形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照顾孩子的经历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我认为这让我想起了那时的情感,比如害怕并渴望被某种温暖且覆盖着绒毛的东西保护。”[4]

这种对保护的渴望、想依偎在想象的毛皮的温暖中,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产生共鸣。她作品中角色穿戴的动物服装如安全毯,是抵御外界侵害的壁垒。它们让人联想到孩子们紧抱以求安慰的安抚物,这些由温尼科特理论化的过渡物品,帮助他们协商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过渡。

山本的商业成功是不容否认的。她的作品在亚洲的拍卖行以高价成交,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收藏,其中包括香港演员梁朝伟。难道说,她的艺术已经沦为简单的商品,是为迎合富裕精英群体寻求轻松情感的口味而量身打造的产品?我不这么认为。尽管她的形象具有即刻的吸引力,但它们的扰动力量依然完整。它们在我们移开视线后仍然长久地困扰着我们。

山本的绘画技巧尤为有趣。她最初在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版画,发展出一种风格,其精确的轮廓与柔和朦胧的色调表面相映成趣。她的创作方法因需要兼顾艺术创作与母亲身份而具吸引力。她先在易于掌握的小画布上作画,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然后将其作品复制到更大的画布上。这种由实际限制决定的方法,已成为她的艺术标志。

她的作品中,用以衬托人物的中性色背景加强了他们的孤立感与存在孤独。这些孩子动物漂浮在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中,脱离时间与地点,仿佛悬浮于其自身的内心世界。有时,极简的装饰元素,如一只凳子或一件玩具,将场景锚定于一个真实可感的现实中,但这些物件本身似乎也属于梦幻般的世界。

山本的色彩调色板偏好柔和色调,如浅蓝色、褪色的粉色、米色及略带奶油色的白色。这些颜色既唤起童年的纯真,又体现记忆逐渐消逝的脆弱。它们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氛围,就像这些场景通过记忆的滤镜传达给我们一样。这种细腻的美学与潜藏的情感张力形成对比,创造出艺术家作品体验的核心张力。

山本孩子动物的目光无疑是她画作中最引人注目的元素。这些大眼睛,要么直视观者,要么陷入内心的沉思,是她构图的神经中枢。它们质问我们,挑战我们,也许是在求助。它们那种既强烈又难以解读的情感表现,创造出一种镜像效果,让我们投射自己的情绪和童年记忆。

山本的作品让我们面对自己对童年的矛盾感受。我们将这段时期理想化为纯真与自由的黄金时代,同时知道它也充满焦虑与夜间恐惧。我们想保护孩子,却也知道过度保护可能令人窒息。山本的混合生物体现了这些矛盾:它们穿着动物装既是避难所,也是牢笼,是想象的表现也是异化的标志。

山本麻友香艺术的力量在于她能够架起主观童年体验与关于身份、脆弱性及时间流逝的普遍思考之间的桥梁。她的孩子动物是我们人类状态的视觉隐喻,夹在自然与文化之间,本能与理性之间。它们提醒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一个迷失的孩子,寻找在这个过于广大、过于复杂,有时甚至令人恐惧的世界中的归属。

在当代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成为显著特征,孩子们变得稀少且珍贵,山本的画作因而具有特殊的共鸣。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们,童年已成为一个濒临消失的领域,一种我们必须保护的精神和情感空间,这种保护不是像巴勒莫地下墓穴里的那些小尸体那样进行防腐处理,而是承认其复杂性和脆弱性。

所以下次当你在画廊看到山本麻友香的画作时,不要满足于仅仅欣赏其迷人的表面。沉浸在那些孩童动物的目光中,让自己被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异感所吸引。也许你会在那里找到自己童年的一段碎片,那段时间似乎被凝固,一切皆有可能,世界既美妙又可怕。因为这正是真正艺术的力量:让我们重新连接那些我们未曾察觉已经失去的东西。


  1. Morgan Laurens 为 NotRealArt 采访了山本麻友香,《画家山本麻友香神秘的”动物男孩们”》,2022年。
  2. Ariès, Philippe. “旧制度下的儿童与家庭生活”,《镖扬出版社》,巴黎,1960年。
  3. Klein, Melanie. “儿童精神分析学”,法国大学出版社,巴黎,1959年。
  4. 山本麻友香在纽约 GR 画廊展览”Menagerie”上的声明,2023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Mayuka YAMAMOTO (1964)
名字: Mayuka
姓氏: YAMAMOTO
其他姓名:

  • 山本 麻友香 (日文)

性别: 女
国籍:

  • 日本

年龄: 61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