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平子雄一:灵魂深处的根源

发布时间: 17 五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3 分钟

平子雄一通过创造人类与树头合体的混合形象,彻底改变我们对自然世界的感知。他那充满活力的绘画和巨大雕塑,提出了人类与非人类边界的诗意重定义。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如果你还没遇见平子雄一那棵人树的目光,那你就没真正见过日本当代艺术。他不仅仅是一个在我们资产阶级客厅里画漂亮人体树的艺术家。不。这种图像在第一眼看上去可能很天真,但背后隐藏着对我们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及对定义我们时代的有毒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与环境的共生对话之美。

平子雄一1982年生于日本冈山县,那是一个山地多到自然茂盛渗透每个角落的地区,这不是偶然。他对人与自然共存的敏感源于童年时独自收集昆虫和钓鱼的经历,远离让他感到不自在的社交活动。伦敦温布尔登艺术学院的学习经历使他的艺术视角成形,在这儿他直面童年时野生自然与英国大都市精心维护的绿地之间鲜明的反差。

他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常出现的”人树”形象,这是一个人身、头部长满鹿角的针叶树的混合体。但别误会,这不是简单的超现实幻想。通过这个人物,平子雄一为我们呈现出对环境关系的一个扭曲的镜像。既是艺术家的自画像,也是每个与自然有联系的人们的普遍肖像,这个人树成为了一个基本问题的载体:我们真的与所谓的”自然”分离了吗?

他描绘的风景美得让人不安,介于熟悉与陌生之间。在如”Lost in Thought”或”Green Master”等作品中,艺术家带我们进入一个内外界限渐渐消融,文化与自然逐渐融合的世界。室内植物与野生树木并存,人工物品与自然元素在视觉上和谐交融,挑战我们的认知分类。平子雄一的技艺高超,能够巧妙地将看似对立的世界融合,而不流于说教或简单化。

深层生态学的哲学贯穿了他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对于尚未了解的观众,这一由挪威哲学家阿尔内·奈斯提出的概念视角,主张人类仅是一个相互连接的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1]。平子雄一透过艺术邀请我们把自然视为伙伴,而非只是可供利用的资源或供欣赏的背景。他故意模糊自然与人工的界限,让我们意识到这种区分的任意性。

作品《Pressed Flower 03》(2021)完美地展示了平子创作沉思空间的能力,画中人树形象以莲花坐姿安坐在倒下的树干上,周围是带有桃色和蓝色光泽的植物。这幅巨大的画作(249 x 333厘米)让人联想到传统佛陀的表现形式,但通过神道的万物有灵论和当代生态关注的视角重新诠释。艺术家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另类的精神视野,根基并非在超越自然,而是在完全融入自然中。

平子与众多生态艺术家不同之处在于他拒绝悲观主义和灾难论。他不试图让我们因环境末日的画面而感到内疚或恐惧。相反,他邀请我们通过一种令人愉悦、有时甚至带有游戏性的美学,重新发现与环境更平衡的关系。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微妙的喜悦,这与其严肃的主题形成对比。这种形式轻盈与内容严肃之间的张力,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远远超越了理智的触动。

日本民间传说,尤其是寿命百年的树木所居住的木灵(kodama)传说,对平子的创作影响深远。正如艺术家自己所强调的:”我认为,当我们设身处地为植物和自然考虑时,思考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重要的。两种观点,我们的和另一方的,都是正确的”[2]。这一声明展现出一种超越简单拟人化的敏感意识,拥抱了一种视角主义形式,在这种视角中植物的世界观与人类的同样有效。

平子运用多种媒介,绘画、雕塑、装置、声音表演,体现了他营造沉浸式体验、调动所有感官的意愿。他那些巨大的木质雕塑作品,如”Yggdrasill”系列,指向北欧神话中的宇宙之树,意外地在东方和西方传统之间搭建了桥梁。以这一宇宙树命名作品,在北欧宇宙论中连接所有世界,平子凸显了其主题的普遍性和超越文化特性的雄心。

不同于许多当代艺术家屈服于追求壮观,平子创作的作品是需要长时间欣赏、逐渐在细致的观众面前展开的。他丰富的细节构图邀请观众积极沉思,一层层视觉探索揭示了他复杂的思想。《Gift 15》(2021)中,人树形象大特写,背景是一堵挂满图像的墙,他那由多种花卉点缀的树叶状头颅盛开着花朵。此作品可被解读为艺术创造力自身的隐喻,源自文化与自然间富有成效的对话。

其作品的自传性质在室内场景中尤为明显,如《Lost in Thought》系列,人树形象被置于充满象征意义物品的家居空间中,如书籍、乐器、盆栽等。这些作品可被视为当代艺术家状态的寓言, , 他们力求保持与自然的真实联系,同时沉浸于充满文化与科技的世界中。平子不提供对理想化自然的浪漫逃避,而是在我们存在的这两个极端之间进行持续的协商。

日本当代艺术经常在西方的视角中被简化为几个简单的刻板印象:卡哇伊文化、对漫画和动画的引用,或是侘寂的极简美学。平子(Hirako)逃脱了这些简化的类别,发展出一种视觉语言,虽然扎根于日本文化,却自由地与西方艺术史对话。他的画面构图有时让人联想到17世纪的佛兰德静物画,但通过当代的敏感性和充满活力的色彩调色板转化,更让人联想到野兽派而非日本传统。

时间维度在平子的作品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在一个迷恋瞬时性和一次性文化的社会中,他提醒我们树木的漫长时间性,它们千年的耐心,它们扎根于承载着过去几代人痕迹的土地。正如艺术史学家西蒙·沙玛在其著作《景观与记忆》中所写:”景观在成为感官的休憩之前,是心灵的建构。它的布景既来自记忆的层叠,也来自岩石的层理” [3]。平子似乎内化了这一思考,创作出同时召唤自然地质时间与艺术文化参考时间的作品。

很容易将平子的作品视为对资本主义及其工具性自然关系的一种批判。他的”人树”,既非完全的人类,也非完全的植物,可以被解读为对将自然简化为单纯资源的剥削逻辑的抵抗象征。但这种政治解读虽然相关,却无法完全体现他创作的复杂性。他的工作不是正面谴责,而是提出一种替代的愿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人与非人类在相互尊重中共存。

平子作品的诗意维度不容忽视。在一个常被冷嘲热讽与后现代讽刺主导的艺术世界中,他敢于表达一种焕然一新的真诚。他对艺术变革力的信念并非幼稚,而是根植于对当代议题的深刻理解。正如艺术评论家尼古拉·布里奥(Nicolas Bourriaud)强调的,”艺术是一种相遇状态” [4]。平子的创作完美体现了这一定义,促成了人类与非人类、观众与另类存在方式之间的前所未有的相遇。

平子祐一(Yuichi Hirako)作品的力量在于其调和看似对立的能力:传统与创新、东西方、自然与文化、严肃与趣味。在一个日益两极分化的世界中,他的艺术提醒我们中间地带的美丽和混合空间,在那里确信开始动摇,取而代之的是惊奇和质疑。如果艺术在我们的社会中仍有作用,那正是帮助我们想象其他可能的世界,其他居住地球的方式。

下次当你在街上遇见一棵树时,请花时间真正地去观察它。这些沉默的生命可能反映出我们自身的目光,正如平子画中那些神秘的人物。在这无声的交流中,可能孕育出更新的生态意识,远离道德说教和令人内疚的强制。平子的艺术轻声告诉我们,我们的救赎不会来自于与自然更加根本的分离,而是来自于有意识地沉浸其中,承认我们与所有生命的基本共生关系。

我留给您深思。


  1. Næss,Arne。《浅与深,长程生态运动:摘要》,Inquiry,第16卷,1973年。
  2. 平子雄一。2021年10月接受ArtReview Asia采访。
  3. Simon Schama,《景观与记忆》,由Josée Kamoun从英语翻译,Éditions du Seuil,1999年。
  4. Nicolas Bourriaud,《互动美学》,Les presses du réel,1998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Yuichi HIRAKO (1982)
名字: Yuichi
姓氏: HIRAKO
其他姓名:

  • 平子雄一 (日文)

性别: 男
国籍:

  • 日本

年龄: 43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