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李培:作为普遍语言的暗物质

发布时间: 8 二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6 分钟

李培以绝对的技艺将煤炭化为黑金。这位韩国艺术家在青岛附近的工作室中,完成了一次时间向物质的微妙蜕变。他的宏大作品和冥想画作创造了超越文化边界的沉思空间。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如果天文学家说暗物质构成宇宙的85%,那么Lee Bae(1956年生)无疑是其地上的大祭司。这位韩国艺术家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将木炭转化为宇宙,怀着炼金术士的耐心和禅意的钟表匠般的精准。在位于清道的故乡工作室,或巴黎第十九区的避难所中,他完成了远超物质简单转化的蜕变:他在碳的密度中捕捉时间本身。

别误会。这位艺术家选择炭作为首选媒介绝非偶然。这段在1990年巴黎发生的经历,当时他寻求一种经济的材料以替代昂贵的油画颜料,转变成了至今仍在回响的启示。在韩国传统文化中,炭不仅是燃料。它是房屋的守护者,放置于地基下以防潮湿;是食物的净化者,加入豆酱和酱油中以保持风味;是新生儿的保护神,悬挂于门前以驱邪灵。Lee成功将这一谦卑而日常的物质转变为艺术超越的载体。

他的工作方法既具有仪式感,又属于艺术技巧范畴。在他位于韩国的工作室里,他亲自监督用传统的冰屋形炭窑制造炭块。这个过程异常缓慢而细致:两周燃烧,两周冷却。这种延展的时间感并非偶然,它呼应了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关于”纯粹时间”的思考,那是超越数学测量、扎根于生命体验的时间感。李所制作的每一块炭块不仅浸透了碳元素,也凝结了时间。

他”源自火焰”系列的宏大装置作品完美诠释了物质与时间性的融合。烧焦的树干被黑色松紧带绑在一起,宛如当代图腾。这些组合让人联想到加斯东·巴什拉对”火的精神分析”的沉思。对这位法国哲学家来说,火焰凝结了存在的基本矛盾:毁灭与净化、死亡与重生。李将这一悖论推向更深层次。他的烧焦树干既死且生,既静止又蕴含潜在能量,体现了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所说的”交叉”(chiasme),即对立面相遇却未融合的交汇点。

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哲学维度。以他的”笔触”系列为例,炭笔写就的深邃线条在乳白色的底色上舞动。这些画作不仅是风格练习,亦非单色变奏,而是他近乎修道般的每日实践成果。李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准时六点开始工作,保持着不变的节奏,如同禅宗的冥想修行。他每天绘制数十张素描,然后才动手创作定稿。这种重复非机械,更多的是冥想,接近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所描述的”重复中的差异”:每一个看似相同的动作中,实际上隐含着极其细微的变化,使其独一无二。

他在亚克力层叠与炭粉的技术尤其引人注目。李先涂抹炭粉与亚克力媒介的混合物,随后覆盖一层透明介质。这个过程反复多次,营造出一种似乎突破光学规律的深度。他作品中的黑色从未完全是黑色,而是一组吸收并同时反射光线的色调星座。这种方法呼应了埃德蒙德·胡塞尔关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现象学理论。每一层颜料都是可见的时间层,经验的沉积在眼前显现。

传统韩国书法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也隐约可见,但被他极大超越。在水墨画传统中,墨色不用于描绘现实,而是捕捉其本质。李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炭粉,却将其引向无疑是当代的方向。他的动作不试图复制可识别的形态,而是在勾勒一个精神空间的轮廓,那是一个时间凝固成物质的内在领域。

通过煤炭对时空的探索在他最近的装置艺术中呈现出一种特别震撼的维度。在这些作品中,煤块被布置成营造沉浸式环境, 将展厅转变为沉思空间。观众仿佛被结晶化的时间包围,陷入一个暗物质成为构成我们现实隐形结构的隐喻的宇宙。

李培与时间的关系不仅限于他的艺术实践,还延伸到他居住的地理与文化空间。他在巴黎、首尔和清道三地生活,体现了一种超越东西方传统对立的当代游牧特质。他的艺术实践因此成为不同哲学和美学传统之间的桥梁。煤炭,作为一种极具普遍性的材料,在他手中转化为跨文化对话的载体。

这种跨文化维度尤其体现在他对”空”这一东方哲学中极为重要概念的处理上。在道家思想中,空不是缺失,而是一种积极存在、潜能的空间。李培通过他的作品中黑色表面与未处理空间之间细腻的互动,转译了这一理念。白色从未真正纯净,黑色也从未绝对漆黑。这两极不断交互,创造出激活绘画空间的张力场。

他最近工作的演变值得特别关注。经过数十年对黑色的专注探索后,李培开始在作品中细腻地引入色彩。这不是根本性的改变,而是一种有机的进化,仿佛他长久探寻的黑暗深处开始显露其隐藏的色彩光谱。这种向色彩的开放让人联想到哲学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对图像存续的观察:没有什么真正消失,一切都在转化并以新形式重现。

李培的实践邀请我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与时间及物质的关系。在一个被瞬时性和虚拟性主导的世界里,他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扎根于实在的持久体验。煤炭作为最原始的材料,在他手中成为一个极具概念复杂性的媒介。或许这正是他作品最大的力量所在:将如此卑微的材料转化为形而上反思的载体。

这种转化不仅仅是视觉层面。李培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参与他的作品体验。煤炭的微妙气味、表面精细的纹理、光影的变化,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越传统艺术沉思范畴的沉浸式体验。他的装置成为主动冥想的空间,时间似乎在此暂停。

他的作品中的生态维度不可忽视,虽然从不说教。在环境议题日益凸显之时,他的实践提醒我们与自然材料的根本关系。煤炭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待开发的材料,更是一个需要对话的伙伴。这种方法呼应了当代关于人类世及我们对物质责任的反思。

李在清道的工作室因此成为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艺术创作场所。它是一个实验室,缔造了一种当代炼金术,物质与时间融合,创造出挑战我们惯常分类的作品。他生产炭的传统窑炉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锻造艺术新理念的熔炉。

当艺术世界常被壮观效果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创新主导时,李提醒我们真正的原创性可能存在于与材料耐心深入的关系中。他的作品是一堂坚持和谦逊的课,证明重复不必然等同于重复行为,而可以是不断自我革新的路径。

最终,李培的作品让我们面对一个根本问题:在普遍加速的时代,如何居住于时间?他的答案体现在炭中,是对缓慢与沉思的邀请。在他手中,最卑微的材料成为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关于时间、空间及我们在宇宙中地位的深刻质问。这是一种不求炫目但求照亮、不为娱乐而为转化我们对世界认识的艺术。正因如此,李培被确认为我们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一个懂得把炭作为探索存在最深奥秘的媒介的大师。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LEE Bae (1956)
名字: Bae
姓氏: LEE
其他姓名:

  • 이배 (韩文)

性别: 男
国籍:

  • 韩国

年龄: 69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