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梅赫迪·加迪安卢:城市梦境的建筑师

发布时间: 11 一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7 分钟

梅赫迪·加迪安卢将儿童游乐设施结构转变成荒诞的纪念碑。这些违抗重力的滑梯成为我们社会轨迹的隐喻,沐浴在临床般的光线中,既揭示也隐藏了许多。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我将给你们讲述一位比你们那些永无止境的当代艺术市场讨论更值得关注的艺术家。Mehdi Ghadyanloo,1981年出生于伊朗卡拉杰,是那些能超越公共艺术与画廊艺术、传统与现代、梦想与现实界限的罕见创作者之一。

让我先谈谈他对视觉错觉和建筑空间的绝对掌握。从2004年到2011年,Ghadyanloo将德黑兰一百多面暗淡的墙壁变成了通向平行宇宙的门户。他的作品让人联想到乔治·德·基里科的荒芜广场,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能力,创造出一种心灵空间,在那里,透视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哲学工具。正如约翰·伯杰在《观看的方式》中写道,”我们所看到的总是受到我们所知道或所信仰的事物的影响。”Ghadyanloo正是在感知与知识之间的这种张力中创造艺术。

他的巨型壁画不仅仅是风格的练习或对城市美化的表面尝试。它们代表了一种对日常单调生活的诗意反抗,是在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境下重新发明公共空间的方式。通过在混凝土建筑上营造出通向天空的不可能洞口,艺术家不仅仅是在欺骗视觉,而是在深刻反思约束环境中自由的本质。这种方法让人联想到沃尔特·本雅明关于建筑作为”分心和集体”形式的艺术的论述,只不过这里Ghadyanloo恰恰利用了这种分心来创造高度的意识时刻。

Ghadyanloo的技术掌握绝非简单的炫技,而是服务于一种超越时常被归类为东方式陈词滥调的视觉。这些令人眩晕的透视和光影的游戏,让人不禁联想到James Turrell的作品,但他的创作带有额外的叙事维度,将其工作根植于更古老的绘画传统。他对建筑空间的处理呼应了罗莎琳·克劳斯关于雕塑扩展领域的理论,同时深深扎根于传统绘画实践。

他作品的第二个特征是对儿童游乐设施结构,特别是滑梯的痴迷探索,近年来这已成为他的标志。不要误会:这些娱乐装置绝非纯粹无害。在他的画廊绘画中,这些滑梯成为荒诞的纪念碑,是挑战重力甚至逻辑的结构。这些作品让人想起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中对风格的描述:它们抗拒简化的解释,同时邀请更深层的解读。

这些滑梯常以建筑盒子形态出现,顶部有天窗照明,营造出一种弗洛伊德也会喜欢的不安诡异感。空间里完全没有人类形象,加强了它们的形而上特质。正如露西·利帕德所说,观念艺术教会我们缺席的力量可与存在同样强大。在Ghadyanloo的作品中,这种缺席尤为耐人寻味,它诉说着伊朗-伊拉克战争的创伤,禁忌的游乐场,以及被打断的童年梦想。

照耀这些场景的光线并非童年回忆中那种温暖而令人安慰的光芒,而是一种临床般、几乎手术式的光线,既揭示又掩盖了事物。这些构图让人联想到米歇尔·福柯所称的”异托邦”,一种既是物理的又是精神的他处空间,反映并质疑我们社会的现实空间。Ghadyanloo的滑梯,以其不可能的曲线和不确定的终点,成为我们社会轨迹和存在命运的隐喻。

他的作品的技术复杂性不应掩盖其微妙而持久的政治维度。在公共艺术常常被宣传工具化的背景下,Ghadyanloo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视觉语言,既避免了单一的解读,又保持了深刻的参与感。正如罗兰·巴特在《神话学》中解释的,那些表面看似无辜的符号可能承载着重大的政治含义。Ghadyanloo荒废的游乐场,以其完美的几何形状和幽灵般的光泽,有力地诉说了当代疏离感。

他的作品对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在当代社会中的本质提出根本性的问题。他那巨大的壁画尺寸与他画廊作品中幽闭般的私密性形成鲜明对比,创造出一种迷人的辩证关系,探讨外部与内部、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张力。这种紧张关系让人想起亨利·列斐伏尔关于社会空间生产的论述,只是Ghadyanloo在其中加入了一种梦幻般的维度,将这些理论性问题转化为强烈的体验。

他在尺度上的把玩,从雄伟到微小,从公共到私密,不禁让人联想到加斯顿·巴什拉关于空间诗学的思考。但巴什拉眼中的舒适私人空间,在Ghadyanloo那里却引入了扰动元素。他那些虽然以数学精度绘制的建筑盒子,营造出一种存在主义的眩晕感,让人想起马克·奥热提出的”非场所”。

Ghadyanloo操纵我们对空间和时间感知的方式具有深刻的当代性。他的作品似乎存在于一种永恒的现在,悬浮于记忆与期待之间。这种特殊的时间性呼应了保罗·维里里奥关于时间加速学(dromology)及现代社会时间加速的思考,同时提供了暂停的时刻和沉思的空间,抵抗这种加速趋势。

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方式并非人们所预期。Ghadyanloo不使用鲜艳色调来营造简单的喜悦或乐观感觉,而是运用细腻的色板,强化场景的怪异感。他那些不可能的蓝天,精准但略显偏移的阴影,营造出雅克·朗西埃所称的特殊”感知共享”,重新组织了我们对世界的惯常认知。

他作品中明显受电影影响,尤其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视觉悬念处理上的影响。每个场景似乎都是更大叙事中的一个凝固瞬间,而这个故事我们永远不会看到展开。这种电影品质让人想起吉尔·德勒兹关于现代电影中时间影像的论述,即时间凝结成纯粹影像,脱离了叙事动作。

他作品中几何形状的精准构图不仅仅是技术炫技的展示,更是为了创造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所称的”呈现空间”,在这里,我们与现实的习惯性关系被暂停并受到质疑。那些通向无处的滑梯,停在空中的梯子,成为我们社会体系及其死胡同的隐喻。

在一个图像泛滥的世界中,Ghadyanloo 的作品因其能够创造停顿时刻、反思空间而脱颖而出,迫使我们重新考虑与空间、时间和记忆的关系。正如沃尔特·本杰明所写,”历史的真面目只在电光火石间显现”。Ghadyanloo 的作品正是这些闪耀的电光,照亮了我们的现在,同时质问着我们的集体过去。

他的艺术不提供轻易的答案或即时的满足感。它需要观众的积极参与,一种愿意被打破稳定感的开放心态。从这个意义上,他与雅克·兰西埃所称的”解放的观众”相契合,后者积极参与意义的建构,而非被动接受。Ghadyanloo 那模棱两可的空间因而成为我们实验新感知与思维方式的实验室。

他能够创造既作为壮观公共介入又作为对当代境况的内省冥想的作品,令人称赞。这体现了他对尼古拉·布里奥所称”关系美学”的深刻理解,这种艺术理论视人类互动及其社会背景为理论视野。

Ghadyanloo 的作品提醒我们,最有力量的艺术往往是那些能够改变我们日常感知,同时提出关于我们处境的根本性问题的艺术。在当代艺术常常在商业愤世嫉俗和肤浅的激进主义之间摇摆的世界中,他的作品提供了一条第三条道路,一种结合社会参与、知识复杂性和诗意力量的艺术实践。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Mehdi GHADYANLOO (1981)
名字: Mehdi
姓氏: GHADYANLOO
性别: 男
国籍:

  • 伊朗

年龄: 44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