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毛焰:一位灰色大师的量子肖像

发布时间: 20 二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7 分钟

在南京的工作室里,毛焰将油画变为雾气,灰色变为哲学。他的肖像是可见的量子实验,每一种灰色的细微差别都包含多重宇宙,如同无数的平行世界。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我刚刚花了几个小时凝视毛焰的肖像画,我得告诉你们:我们对当代中国绘画的看法可能全错了。你们认为自己凭借对书法和水墨的刻板印象就了解中国艺术?让我来跟你们谈谈这位将油画变成薄雾、将灰色变成哲学的艺术家。

在南京的工作室里,远离北京的聚光灯和艺术市场的喧嚣,毛焰创作出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肖像,像是夹在两个世界之间的幽灵。他的画作让我想到那些你从梦中醒来,几秒钟内分不清自己是醒着还是还在梦中的时刻。毛焰正是在描绘那个现实与幻觉交织的瞬间。

让我们花点时间谈谈马塞尔·普鲁斯特及其巨作《追忆似水年华》。”像普鲁斯特通过七卷令人震惊的密集长篇潜入记忆的曲折一样,毛焰通过幽灵般的肖像探索感知的深度。艺术家称普鲁斯特是其重要影响,这并非偶然。在他超过十年描绘的欧洲模特托马斯的肖像中,毛焰捕捉到了普鲁斯特所谓的”心的间歇”,那些现在和过去发生碰撞、身份如烟雾般流动的瞬间。

托马斯的肖像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简单描绘。这是对时间本身的探索,就像普鲁斯特所说的玛德琳导致一连串回忆爆发一样。毛焰细心涂抹的每一层灰色颜料都像是记忆的地层,创造出远超过画布表面的深度。这是一个可能花费数年的过程,正如普鲁斯特构建其宏伟作品所需数年一样。

与普鲁斯特的联系更进一步。两位艺术家都执着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不断流动的。当普鲁斯特写到阿尔贝蒂娜的脸根据角度和光线而变化时,他正是在做毛焰在他的肖像画中所做的事,那些面部特征似乎根据我们的视角在消解和重组。这是对感知和记忆本质的探讨。

但这还不是全部。现在谈谈维尔纳·海森堡和他的测不准原理。你知道的,这个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我们永远无法同时绝对精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你越试图定义其中一个,另一个就越模糊。毛焰的肖像作品正是如此运作。

你越试图凝视他肖像中的面部特征,它们似乎越是逃离你。仿佛毛焰把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他的人物存在于量子叠加状态中,既存在又不存在,既确定又不确定。在他的”Thomas”系列中尤为明显,主题似乎同时在物质化与在灰色迷雾中溶解。

这种不确定性并非缺陷或限制,恰恰是主题。正如海森堡向我们展示不确定性是宇宙的基本属性,毛焰向我们展示它也是人类身份的基本属性。他的肖像不是技术不佳而模糊,而是因为这是诚实呈现人类存在现实的唯一方式。

看他怎样在作品中使用光。面孔像量子粒子一样,从黑暗中自发出现。轮廓刻意模糊,好像观察本身扰乱了其状态。这正是海森堡发现的:观察者不可避免地影响被观察者。在毛焰作品中,我们投向肖像的每一个目光都会微妙地改变它们。

还有时间的问题。在量子力学中,时间并非我们在日常经验中想象的线性箭头。同样,在毛焰的肖像中,时间似乎弯曲和扭曲。一幅肖像可以包含多年的创作,层层叠叠地耐心涂抹油彩,创造了一种视觉时间见证,挑战我们对时间线性的理解。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毛焰如何使用灰色。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而是一整个可能的光谱,就像粒子的不同量子态一样。他的灰色包含了多重性:有时温暖而几乎有呼吸感,有时冷冽而疏远,像星际空间。仿佛每一种灰色都是一个平行宇宙,是另一种可能存在的现实版本。

艺术家本人谈到希望”画面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表现力”。这正是量子场所做的,它填充了空间的每一个点以潜能。在毛焰的肖像中,画布的每一平方厘米都充满了可能性,甚至表面上看似空白的区域。这就是海森堡所谓的真空涨落,意味着即使是空无也永远不是真正的空无,总是充满潜在能量。

让我们谈谈他的技法。毛焰构建肖像的方式,一层又一层,就像物理学家构建他们的量子模型一样。每一层油漆就像一个波函数,贡献最终关于主体将出现的位置和方式的概率。最终的结果不是一幅固定的图像,而是一组可能性的星座。

他最近对抽象的探索并非与他之前的工作脱节,而是这一量子方法的自然延展。在他的抽象作品中,他将不确定性和潜能的观念推向更远。几何形态像真空中的粒子漂浮着,它们的位置和关系不断流动。

但别搞错,这并非冷酷计算的概念艺术。毛焰的作品中蕴含深刻的人性,就像量子力学方程中蕴含深刻的美。这些肖像是对人类存在根本本质的沉思,关于我们如何同时处于多重状态,关于我们的身份如何总是在流变。

这就是为什么毛焰的作品在当下如此重要。在一个我们沉迷于确定性的时代,想要定义和分类一切时,他提醒我们,不确定性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至关重要。正如海森堡所表明的物理世界的性质,毛焰为人类世界展示了不确定性是现实的基本属性。

他的肖像是对更深真理的窗口:我们都在某种意义上是量子存在,存在于多重状态中,我们的身份如亚原子粒子一样难以捉摸。而正是这种难以捉摸性使我们成为人类。

毛焰的天才在于,他不是通过数学公式或抽象理论向我们展示这个真理,而是通过绘画的感官物质性。他的肖像是思维实验的可见呈现,是对不确定性的冥想的具象化。它们邀请我们接受存在的根本模糊,非作为限制,而作为美与神秘的源泉。

所以,下次你观看毛焰的肖像时,不要急着去”理解”或”定义”它。相反,让自己沉浸于他的量子不确定性。让你的感知在不同可能状态间波动,就像一颗在概率间舞动的粒子。因为他的艺术真正的魔力不在于定义了什么,而在于留下了未定义的空间。

在一个沉迷于精确和确定性的世界中,毛焰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东西:通往不确定之境的窗口,对不确定性的颂扬。他的肖像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灵魂的量子物理学课程。

如果你认为我夸大了艺术与量子物理的比较,请再看这些肖像。观察它们如何根据你的视角而变化,如何拒绝被限定在单一诠释,如何存在于永恒可能的状态中。难道这不正是海森堡教给我们的关于现实根本性质的吗?

毛焰不仅仅是一位画家,他是可见世界的物理学家,是存在与非存在模糊边界的探索者。他的肖像不仅是一幅幅图像,而是视觉思维实验,邀请我们质疑对现实、身份和感知的所有认知。

在一个日益对立的世界里,一切非黑即白,毛焰提醒我们灰色的美和真理,这不是妥协或犹豫,而是无限可能的状态。归根结底,这不正是艺术应当表达的东西吗?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MAO Yan (1968)
名字: Yan
姓氏: MAO
其他姓名:

  • 毛焰 (简体中文)

性别: 男
国籍:

  • 中国

年龄: 57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