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理查德·麦克唐纳:不可能雕塑家

发布时间: 24 十一月 2024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8 分钟

理查德·麦克唐纳将青铜变成运动的诗篇。他的运动员和舞者雕塑捕捉了身体挑战重力的那一瞬间,营造出戏剧性的张力,将作品升华到超越纯粹技术再现的层次。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现在是时候谈论一位以新古典主义风格搅动体制的艺术家了,他的方式对某些纯粹主义者来说”过于商业化”:理查德·麦克唐纳(Richard MacDonald),1946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这位前插画家,经历1980年代火灾烧毁工作室和全部绘画作品后转为具象雕塑的艺术家,值得我们毫无偏见地深入关注。

让人一眼就被他作品吸引的是他几乎执着于捕捉青铜中运动的能力。麦克唐纳不仅仅是人体动态技艺的高手,他是金属的编舞者,将重力转化为视觉诗歌。他与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的合作绝非偶然,这代表着他对运动体魄的执念与对超越美的追求的完美结合。他塑造的青铜杂技演员让人不禁想起伊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的动作捕捉照片,但附加了一个层面:纯粹、原始、感性的情感。

令人为之着迷的是麦克唐纳坚决拒绝在创作过程中使用摄影。他仅与真人模特合作,让他们摆姿势数小时,像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那样观察。这种方法让人联想到罗丹,麦克唐纳也表示受其重大影响。但罗丹试图揭示其对象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而麦克唐纳则颂扬运动员的完美与身体的掌控。这是一个有趣的悖论:他运用传统技巧创作出极具当代感的作品。

以他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创作的大型雕塑《The Flair》为例,约高8米的这件作品完美体现了他的艺术哲学。它不仅仅表现了一个体操运动员的动态,而是捕捉了人体挑战物理定律的瞬间。这正是罗兰·巴特所说的”写作的零度”,但应用到雕塑上:技艺达到绝佳程度,以至于消失,只剩纯粹表达。

对完美身体的痴迷很容易陷入俗气或纯粹技术炫技的陷阱。但麦克唐纳通过给作品注入戏剧张力,避免了这个险境,提升了作品超越仅仅再现的层面。他的舞者、运动员和杂技演员不仅美丽,更是康德意义上的崇高,既引发敬畏又令人为之眩晕。

贯穿他作品的第二个主题是他与古典传统的复杂关系。麦克唐纳经常因其”学院主义”而受到批评,仿佛这在当代艺术界是一种耻辱。然而这种批评忽略了关键。他的新古典主义不是怀旧倒退,而是对现代主义正统的蓄意挑衅。在当代艺术痴迷解构和抽象的世界中,麦克唐纳勇敢宣称古典美依然有其位置。

他与伦敦皇家芭蕾舞团的多次合作,尤其是与舞者卡洛斯·阿科斯塔的工作以及为戴姆·尼内特·德·瓦洛伊斯设计的纪念碑项目,展现了一位积极与艺术史对话的艺术家。他利用古典主义的视觉语言创作出直接与当代观众交流的作品,这种方式带有深刻的颠覆性。正如瓦尔特·本雅明所称的”辩证影像”,这是一件同时存在于过去与现在的作品。

他为太阳马戏团创作的雕塑,常年展出于拉斯维加斯的贝拉吉奥饭店,完美诠释了这种张力。它们在技术上无懈可击,仿佛十九世纪学院派的雕塑,但其主题和能量却坚决属于当代。就好像普拉克西特勒重新投生,塑造出现代马戏的杂技演员。

关于他限量版作品制作的争议值得关注。批评者指责他生产的复制品过多,仿佛稀缺是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批评更多反映了艺术市场的现状,而非他作品的内在价值。麦克唐纳坦然接受让更多观众能够接触其艺术品的愿望,同时在每件作品中保持卓越的质量标准。

他对创作过程的态度尤为有趣。他从小块的黏土素描, , 他称之为”模型”, , 开始,不断修改,直至完美捕捉他所欲表现的动作精髓。这一过程让人联想到贾科梅蒂的方法,但最终目的截然不同。贾科梅蒂追求捕捉的是其主题的存在本质,而麦克唐纳追求的是他们的生命活力。

麦克唐纳亲自为每件作品创造独特的铜绿,这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工艺,赋予雕塑特有的色彩。这不仅是技术细节,更是其艺术语言的内在组成。光线在这些经过精心处理的表面上的变化,赋予了本已充满活力的作品一种动态维度。

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成为他创作实践的转折点。在被迫关闭多家工作室和大幅裁减人员后,他转向更加内省的创作方式。他的新作如《起源》探讨了更加普遍和形而上的主题。仿佛这段被迫的暂停使他超越了以往的关注,达到了更深层次的境界。

他近期发展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处理性别议题的方式。他的新雕塑常将女性形象置于高耸的塔楼上,将她们塑造为理想的化身。这一手法在传统女性主义解读中或许显得有问题,但麦克唐纳通过创作既理想化又极具自主性的形象,予以颠覆。

他的作品提出了当代艺术中美学地位的重要议题。在一个往往强调概念胜于技艺的艺术世界里,麦克唐纳大胆宣称技术精湛与对美的追求仍然是有效目标。这一立场让人想起亚瑟·丹托关于艺术终结的论述,但得出不同结论:麦克唐纳不是放弃传统形式,而是为我们的时代重新发明它们。

麦克唐纳与艺术市场的关系颇为复杂。他在商业上的成功毋庸置疑,他的作品被AT&T和IBM等大型企业收藏,他的公共纪念碑遍布世界各地。但这种成功有时似乎反而成为他在某些艺术圈子中不利的因素,仿佛流行与艺术深度是不兼容的。

有趣的是,麦克唐纳如何利用自己强大的商业地位来追求他个人的艺术目标。他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使他能够对每一版雕塑保持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赋予他自由去尝试新的形式和理念。

2020年的疫情促使麦克唐纳重新思考他的创作方式。随着他在拉斯维加斯和伦敦的画廊关闭,他处于一个可以无市场压力立即制约的情况下创作的状态。这种新获得的自由反映在更具实验性、更个人化的作品中。仿佛这场危机让他得以重新发明自己,找到新的艺术声音。

他通过国际工作坊培训艺术家的方式揭示了他艺术个性的另一面。他不仅仅是创作者,更积极传授他的技能和视野。这一立场与艺术家孤独形象背道而驰,显示了他对艺术在社会中角色的更广泛理解。

麦克唐纳代表了当代艺术中一个引人入胜的悖论:一位运用传统技巧创作深具现代感作品的艺术家,既取得商业成功,又保持艺术的完整性,既赞扬物质美,又探讨形而上学问题。他的作品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对当代艺术应有形态的偏见。

麦克唐纳的发展轨迹提醒我们,艺术史不是向着越来越抽象或概念化线性推进的过程,而是一场不同方法与视角之间持续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他的声音独特且必要,尽管这声音可能扰乱某些既定教条。

对于那些想要因为他的作品”太商业”或”太大众化”而拒绝它的人,我想说:真正的当代艺术颠覆或许不在于震惊或解构,而在于敢于在这个迫切需要美的世界中创造美。麦克唐纳正是这样做的,毫不妥协,无需道歉。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Richard MACDONALD (1946)
名字: Richard
姓氏: MACDONALD
性别: 男
国籍:

  • 美国

年龄: 79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