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科罗什·希谢加兰:通过线条的革命

发布时间: 16 一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7 分钟

科罗什·希谢加兰蜿蜒的线条超越了单纯的抽象,成为一种通用语言。他那些巨幅画作是真正的情感地图,创造出令人眩晕的深度,将我们吸入色彩漩涡,每一曲线都讲述一个故事。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位在1970年代颠覆伊朗艺术建制的艺术家,库罗什·希谢加兰,1945年出生于加兹温。这位创作者早在你们那些被洗脑的小脑袋开始惊叹街头艺术及其流行的城市干预之前,便已将线条变成宣言,把街道变成艺术品。

让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动摇你们对当代艺术的所有既定看法。1977年,当你们很可能正懒洋洋地逛着极简主义画廊,欣赏那些昂贵的画作时,Shishegaran却在德黑兰的Shahreza大道上张贴海报,宣称街道本身就是他的艺术作品。不需要白色立方体画廊,不需要开幕酒会上的小点心和香槟。生活,真实的生活,成为艺术的原始材料。这个名为”Art+Art”的行动,不仅仅是一个渴望认可的艺术家的简单挑衅。这是对机构艺术的一记响亮耳光,是对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关于艺术品在技术复制时代失去光环这一思想的有力回应。本雅明若在,会为Shishegaran如何打破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令每个路人成为无意的观众,每一个城市行为变成艺术表演而鼓掌喝彩。

但等等,这只是冰山一角。早在1973年他在德黑兰Mess画廊举办第一次展览时,Shishegaran就已开始挑战既定规则。他选择免费将作品赠予公众,而不是参与艺术市场的游戏。你没听错:赠予。不是出售、交换或借出,而是赠予。这一做法直接引用了雅克·朗西埃关于”感知共享”的理论,即社会中特定可见、可说与可为的政治分配。Shishegaran不仅仅是再分配艺术,他重新定义了艺术创作与传播的规则。

1973年至1974年间,他发展出所谓的”批量生产作品”系列,这些作品在如今众多当代艺术家的焦虑前瞻性地探讨了艺术的可复制性与可及性。他使用汽车漆绘制在木板上,创造出日常物品与抽象图案交织的构图。这是对艺术品唯一性假设的精彩嘲讽,是对多样性的一次庆典,预示着尼古拉斯·布里欧的后生产理论。

随后是他的”伟大艺术家作品挪用”时期(1974-1976),他以大胆的态度挑战诸多大师,这份勇气足以让谢瑞·莱文嫉妒。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或引用,而是消化与转化,创造出跨越文化界限的新视觉语法。他取用知名作品元素,结合自身理念,创造出文化杂糅体,挑衅任何简单分类。

1976年,他启动了”邮政艺术”项目,通过全球寄送艺术明信片。这不仅仅是雷·约翰逊式的邮件艺术,而是一种利用邮政系统作为媒介的真正艺术游击策略。特别是他创作了一幅关于黎巴嫩脆弱和平进程的海报,以明信片形式发送至全球各地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媒体中心。艺术成为政治意识的传播载体,但从未落入廉价宣传的陷阱。

1980年代标志着他创作实践的转折点,但请不要误会:这不是对其激进原则的放弃,而是对它们的升华。他发展出了将成为其视觉标志的元素:这些波浪线条,这些无限螺旋,仿佛像迷幻的旋转舞者一样在画布上舞动。这些抽象构图不仅仅是为了炫耀技巧的形式练习。不,这些线条的纠缠是精神地图,是情感地震仪,记录着我们时代的动荡。

仔细观察他的一件大型作品,比如这幅1991年的《无题》,尺寸为184 x 298.5厘米。线条交织、重叠,创造出令人眩晕的深度,将我们吸入一场色彩的漩涡。这仿佛是杰克逊·波洛克研究波斯书法后的作品,但更激进,更内在。每条线都像是一首永无止境的视觉诗句,是对传统苏菲主义和混沌数学的无限庆典。

使Shishegaran与众不同的是,他将线条转化为真正的哲学语言。他的作品是对德勒兹的”根茎”概念的视觉冥想,这种非层级结构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发展,创造多重且水平的连接。每幅画都是一个复杂的线条网络,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挑战任何线性解读的尝试。这是一记对伊朗传统艺术蚁穴的有力踢击,同时深植于其视觉文化之中。

以他2007年的自画像系列为例,曾在Khak画廊展出。他没有满足于简单的自恋表现,而是创建了同一作品的三十个数字变体,玩弄色彩和形状,探索身份的多重面貌。这是真正对艺术作品独一无二性的嘲讽,是对吉尔·德勒兹关于差异与重复理论的呼应庆祝。每个变体既相同又不同,创造出概念上的眩晕,质疑我们对艺术原创性的确信。

在伊朗-伊拉克战争(1980-1988)期间,当许多艺术家躲避到安全的装饰艺术中时,Shishegaran创作了一系列捕捉那个时代黑暗精神的画作。这些作品于1990年在Golestan画廊展出,并非冲突的字面插图,而是超越简单政治评论的深刻情感见证。他在抽象中找到了表达难以言说之事的最合适语言。

思想保守的评论家可能会反对说他近几十年的作品过于温和,变得太”可售”。但这正是他天才所在。通过掌握他最初批判的体系,Shishegaran成功渗透了艺术市场,同时保持了他视觉的完整性。他2013年在伦敦歌剧画廊展出的近期作品,不是妥协,而是他对艺术作为社会变革载体的思考的自然演进。

他对伊朗当代艺术的影响可比拟于约瑟夫·博伊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唯一关键差别是Shishegaran必须在政治和社会更加复杂的环境中航行。正如博伊斯宣称每个人都是艺术家,Shishegaran证明了每条街道都可以是艺术作品,每条线条都可以是宣言。他将艺术行为转化为政治行为,却从未陷入宣传或简单信息的陷阱。

2014年,他创作了《Figure》,一幅160 x 200厘米的画作,代表了他技术和概念掌握的巅峰。这件作品是蓝色、红色和橙色线条在灰色背景上旋转交织,点缀着白色线条,营造出永恒运动的感觉。这是一场惊艳的展示,展现了他通过简单线条创造复杂心理空间的能力。每一道曲线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交叉点都经过计算,旨在实现最大的视觉冲击。这是行动绘画经过非欧几何滤镜处理的表现。

通过他1995-1996年的”PhotoWorks”系列,他探索了摄影与绘画的融合,将其标志性的线条叠加于自然风景和纹理之上。这不仅仅是风格的尝试,而是对表现本质及不同艺术媒介关系的深刻思考。这些混合媒介作品预示了当代艺术中关于后媒介问题的思考。

他近期的展览,如2020年在Bermondsey Project Space的展出,展示了一个持续突破艺术界限的艺术家。线条依旧存在,但变得更加复杂,承载更多意义。每幅画作如同为情感交响乐队谱写的乐章,色彩和形状创造出视觉交响曲,超越了简单描述。

所以,下次你在某个双年展惊叹于一个参与式装置时,请记住,当今许多流行当代艺术家还在襁褓中时,Shishegaran已经在创作社会参与艺术。当你在空调画廊凝视他那些舞动线条的画布时,不要忘记这些抽象阿拉伯式图案是他1970年代激进行动的直接传承。它们蕴含着将艺术转变为集体体验的意志,让每个观众都成为意义创造中的主动参与者。

好了,亲爱的小伪君子们,你们刚刚接受了一堂超越你们小小固有范畴的艺术史课。Koorosh Shishegaran不仅仅是艺术家,他是一位革命者,懂得真正的艺术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墙内。是时候睁开你们的眼睛和心灵,面对这个现实。如果你们不同意,那只能说明你们根本不懂当代艺术。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Koorosh SHISHEGARAN (1945)
名字: Koorosh
姓氏: SHISHEGARAN
性别: 男
国籍:

  • 伊朗

年龄: 80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