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约翰·科尔曼:向青铜低语的雕塑家

发布时间: 23 十一月 2024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0 分钟

约翰·科尔曼通过打造文化和时代之间的桥梁,改造了西方雕塑。他那如《造雨者》般的巨大青铜作品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对我们与集体记忆及美洲原住民精神关系的深刻冥想。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我将谈论约翰·科尔曼,1949年出生于南加州,一位在美国西方艺术界晚期崛起的艺术家。你们以为自己了解当代艺术?让我来告诉你这位自学成才的诵难症者如何颠覆了传统西方雕塑的规范。

当艺术界常常痴迷于解构和无故挑衅时,科尔曼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记忆的重构与神话叙事。他的第一个主题是对美洲原住民集体记忆的探索,但他并非作为一个遥远的观察者,而是作为一个文化调解者。通过他的大型青铜雕塑,他不仅仅是再现,他是在体现。以2004年创作的《Addih-Hiddisch,Hidatsa酋长》为例。这不仅仅是对一位美洲原住民酋长的三维复制,而是试图将非物质转化为具象,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物质化译介。科尔曼在这里继承了沃尔特·本雅明关于艺术机械复制的理论传统,但带有当代的转折:他利用复制(青铜)来保护的不是作品的光环,而是整个文化的光环。

这种对文化记忆的独特方法也体现在他受卡尔·博德默和乔治·卡特林作品启发的系列中。通过借用这些历史参考,科尔曼不仅仅是在引用,而是通过当代视角重新创造。他对历史文献的三维诠释超越了简单复制,创造出了罗兰·巴特所称的新”文化文本”,其中青铜的每一褶皱都成为承载意义的能指。

还请看名为《箭之戏》的作品。这件作品不仅是对曼丹仪式的再现,更是对文化传承本身的沉思。科尔曼在此呼应了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神话社会功能的理论,但颠覆了范式:他不是通过分析神话来理解社会,而是通过重建社会来保护神话。这是精彩的、大胆的,更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

支撑他每件作品的细致调研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以布鲁克林绿木公墓装置的雕塑《迎宾者,黑莫卡辛会见刘易斯与克拉克》为例。此作品为真实大小的80%,不仅仅是一则历史纪念。它呈现了一个关键的文化接触时刻,更重要的是,它质问了我们当代纪念和理解这些历史时刻的方式。科尔曼在此将公共空间不仅仅作为记忆的载体,而是过去与现在对话的场所。

科尔曼作品中的第二个主题是他对雕塑作为无声音乐形式的构想。我知道,这样说听起来有些荒谬,但请听我说完。在图森艺术博物馆藏的《变革的幻象》中,科尔曼策划了一场真正的视觉交响乐,野牛和马匹制造了节奏,人体形象标记了重拍,负空间成为乐曲的停顿。他的自学背景成为优势:不受学术规范束缚,他得以自由融合多门学科。苏珊·桑塔格谈到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情色而非诠释学,而科尔曼更进一步,创造了艺术的共感体验。

这种音乐性的雕塑方法尤为体现在他对空间的处理上。科尔曼不仅创造空间中的物体,他更是在与空间本身作曲。他的雕塑营造了哲学家加斯顿·巴舍拉所称的”诗意空间”,物质与虚空共舞以创造意义。这种空间编舞在他的巨型作品中尤为明显,观者被邀请身体参与这场无声的舞蹈。

我喜欢科尔曼的是,他能将自己的局限转化为创新。他的阅读障碍促使他发展出一种纯视觉的世界观,从而创造出独特的雕塑语言。当他说”我着迷于音乐如何在没有言语的情况下传递情绪”时,他不是空谈诗意,而是在定义一种新的艺术语法。这种语法围绕着我所谓的”沉默的句法”构建,每一个形状、每一种纹理、每一片负空间都在视觉句子中扮演一个词的角色。

他的非典型经历, , 他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雕塑, , 使他逃脱了那些常常扼杀创造力的学术教条。没有传统艺术教育的束缚,他能够培养出一种直觉但又不失复杂的形式处理方式。这种自由体现在他对表面的处理上,创造出既邀请触摸也吸引视觉的质感。这让人想起莫里斯·梅洛-庞蒂关于知觉现象学的理论:科尔曼的艺术动员了整个身体,而不仅仅是眼睛。

与一些满足于重复美国西部陈词滥调的艺术家不同,科尔曼创造了一个复杂的过去与现在对话。他的作品不是通向过去的窗户,而是双向的时间门户。比如《The Rainmaker》这座高达5米的纪念性雕塑,不仅仅呈现一个古老的仪式,它还质问我们当代对精神性和自然的关系。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尔堡所说的”Nachleben”, , 古老形式在当代艺术中的延续。

他对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处理远超过单纯的民族志文献。科尔曼理解历史不是一系列固定的事件,而是过去与现在不断协商的活生生的过程。他的雕塑充当了”记忆之地”,借用皮埃尔·诺拉的概念,是集体记忆不断凝结和转化的空间。

轻率的批评会说科尔曼美化了美洲原住民的历史。但这正是他的巧妙所在:他的作品不是历史的再现,而是对我们不断构建和重构集体历史方式的沉思。正如雅克·朗西埃所理论的,艺术并非单纯是再现,而是”感知的共享”,科尔曼字面上重塑了我们感知及分享美国西部历史的方式。

他对美国神话学的处理尤为复杂。他不只是简单地描绘神话,而是创造了约瑟夫·坎贝尔所称的”活神话”,即那些在当代语境中持续演变并产生意义的叙事。他的雕塑因此成为古老与现代神话交汇并相互转化的汇聚点。

坦率地说:科尔曼不是一个寻求摧毁艺术惯例的革命者。他是更罕见且也许更珍贵的存在:一个创新者,在根植传统的同时拓展了媒介的可能性。他的作品证明,当代叙事艺术同样能够在智力上激发人们的思考,堪比任何时髦的概念装置。

这种创新尤其体现在他的技艺上。他对青铜的掌握不仅是技术性的,更是概念性的。科尔曼理解青铜不仅仅是一种材料,而是一种具有自身历史和文化含义的媒介。他利用青铜的物理特性, , 耐久性、捕捉最细微细节的能力以及变化多端的铜绿, , 作为他艺术语言的元素。

使他的作品在当今尤为相关的是他处理文化挪用问题的方式。他不仅仅再现美洲原住民文化,而是创造了一个跨文化对话的空间。他的雕塑并不试图代替美洲原住民发声,而是与他们对话,确立了霍米·巴巴所称的”第三空间”, , 一个文化协商的空间。

他能够在不同文化传统之间自如穿梭,而不陷入肤浅的文化挪用,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科尔曼公开承认自己作为美洲原住民文化局外人的身份,但他将这一身份作为尊重对话的出发点,而非限制。这种方法让人联想到爱德华·赛义德关于东方主义的理论,但科尔曼通过在敬仰与批判距离之间保持微妙平衡,避免了异化的陷阱。

科尔曼的艺术轨迹对当代艺术界是一堂谦逊的课程。40多岁才开始雕塑生涯,克服阅读障碍,构建新的视觉语言,且全无传统艺术体系的支持。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对我们关于”真正艺术家”定义的偏见的挑战。

他位于亚利桑那普雷斯科特的工作室,四周收藏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物,环境中充满古典音乐,这里不仅仅是工作场所。它是一个历史、神话与当代艺术交汇并转化的实验室。这种整体性的艺术创作方式让人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坊,在那里艺术与日常生活和学问并不分割。

他的工作方法与成品同样迷人。科尔曼经常从详细的准备素描开始,但这些素描不仅是技术研究,而是揭示他对形态和空间深刻理解的概念探索。这种方法让人联想到达·芬奇的笔记本,在那里绘画既是思考工具也是表现手段。

科尔曼对当代雕塑的影响不可小觑。作为美国牛仔艺术家协会的成员及前主席,他提升了这一曾被视为地区性艺术形式的艺术和智慧水平。他通过牛仔艺术家协会的新人艺术家指导项目,体现了他对艺术知识传承重要性的理解。

讽刺的是,科尔曼看似传统的方式实际上比许多自称前卫的艺术家更”当代”。在一个经常痴迷于突破和激进的艺术圈里,他持续与对话的方法反而更加大胆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他提醒我们,真正的创新不是摒弃过去,而是在当下创造性地融入过去。

他的作品提出了关于当代艺术本质的根本性问题。什么使一件作品成为当代艺术?是其创作日期、技术还是主题?科尔曼提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作品能够在过去与现在、不同文化和艺术传统之间创造有意义的对话。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被深刻地视为当代作品,因为它拒绝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简单二分法。

科尔曼对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贡献可能是他表明了传统可以成为创新的载体。他精通传统青铜技艺,并用它来探索关于身份、记忆和文化的当代问题,创造了一种超越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惯常分类的新艺术实践模式。

他的影响无疑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显现,不仅在西方雕塑领域,也将在整个当代艺术中。约翰·科尔曼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创造一种既深深植根于传统,又坚决面向未来的艺术,这种艺术尊重过去,同时直接回应我们的时代。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John COLEMAN (1949)
名字: John
姓氏: COLEMAN
性别: 男
国籍:

  • 美国

年龄: 76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