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绘美悦的艺术,孕育前所未有的美丽

发布时间: 21 九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2 分钟

绘美悦通过半抽象的棱镜色彩肖像,探索交流障碍。这位当代日本女性艺术家将文化误解升华为诗意的启示,创造出一种绘画语言,在其中误解成为人际关系中创造与丰富的源泉。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是时候超越你们的既定观念了。在当代充斥空洞观念主义和无谓挑衅的艺术风景中,一位31岁的日本女艺术家以真正的先见之明平静自若地颠覆我们的感知。绘美悦,1994年出生于千叶,代表着战后第三代日本艺术家,她们摆脱了前辈的历史负担和身份困惑,以令人惊异的勇气探索普遍人性境况的曲折。通过她那些半抽象的棱镜色彩肖像,她揭示了交流中最脆弱且最本质的部分。

绘美悦的国际经历,从美国到欧洲,从中国到德国,塑造了她的艺术实践,使语言和文化上的误解成为其最肥沃的创作土壤。她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在刘晓东指导下学习,随后进入卡尔斯鲁厄艺术设计大学深造,发展出一种超越误会的诗意启示的视觉艺术方法。这一地理与思想上的流动,滋养了她的艺术作品,使语言障碍反而成为更真实交流的载体。

彩虹作为他者辩证的色彩语言

绘美悦的画布以其独特的色彩构造引人注目:半透明的水平条纹,颜色饱和且层次分明,仿佛一条被我们不完美现实污染的地面彩虹。对于这位艺术家而言,这种光谱隐喻并非偶然,她宣称:”彩虹包含每一种纯净而绚丽的色彩”[1]。这种象征意义超越了单纯的美学,升华为真正的共存哲学。

在日本传统中,彩虹指的是传说中《丹后国风土记》提到的天堂浮桥(天浮桥),该桥据说坍塌形成了京都以西的土地。这个神话典故与绘美悦的作品产生共鸣,那座天桥的倒塌可能象征着任何真正理解之前必经的必要幻灭。她画中的颜色从不融合,而是并列共存,形象地隐喻了拒绝同质化的人类多样性。

这位艺术家还汲取彩虹作为连接世俗与超凡的通道的普世象征意义。在北欧神话中,比弗罗斯特连接中庭与阿斯加德;藏传佛教中,”虹身”指觉悟前的最终阶段。这些典故使绘美悦将她的作品置于超越文化特殊性的精神层面。她那些”肮脏”的彩虹,传达出我们境况的缺陷自觉,同时也表达了可能升华的持续希望。

书法作为绘画的秘密结构

雾上绘美的作品中,书法的影响构成了她艺术实践中最微妙且基础的方面之一。远非无关紧要,这种书法的浸润在深层次上构造了她绘画的笔势。在波士顿美术馆的一次讲座中,一位馆长对她说:”您的作品既不是动画,也不是浮世绘,但它们有一种东方感觉。那是因为我在作品中感受到书法的元素”[2]

这个观察揭示了雾上绘美作品中的隐藏维度。她从小由父亲教授书法,作为艺术家的她将这门学科内化,不视其为单纯的书写技巧,而作为身体的延伸。”毛笔是有弹性的,纸下的毡子也是。当我学习写字时,我手中的力量和内心的思想常常相互吸收并彼此抵抗,”她解释道。这种意图与物质抵抗之间的辩证关系影响了她的绘画笔势。

东方书法假设书写与绘画的根本统一(书画同源)。在雾上绘美这里,这一千年传统得到了令人惊讶的当代表达。她的肖像不追求外貌相似,而是捕捉谢赫在六世纪所称的”气韵生动”,即精神共鸣和生命力。每一笔都成为存在的签名,是激活画布的生命气息的痕迹。

她作品构图的节奏让人联想起书法家的吸气与呼气的交替。横向带状结构像是呼吸的停顿,而曲折的线条体现创造的冲动。这种身体性的绘画方法将艺术家的身体置于创作过程的中心,遵循着艺术既是精神修炼又是审美表达的传统。

书法的影响也显现于她对虚空的理解。在中国传统中,虚(xu)不是空无,而是纯粹的潜能。雾上绘美作品中色块间的空白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它们不分隔元素,而使之共鸣。对虚空的掌握体现了她对东方美学的深刻理解,其间未言之处往往比明说更富意义。

肖像作为无法传达之物的地震仪

哲学家系列标志着雾上绘美艺术发展的转折点。受渋沢栄一《论语与算盘》的启发,她开始描绘中国百家思想派的大思想家。老子、孔子,还有弗洛伊德、多斯托耶夫斯基、卡夫卡、尼采,这些塑造人类思维的伟大人物通过她色彩的笔触重生。

这些哲学肖像展现了对这一题材的革命性处理。雾上绘美不拘泥于外貌相似;她绘的是其模型的思想本质。”我没有局限于传统的人像概念。我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把百家思想的理念可视化,”她解释道[3]。这种对模仿束缚的解放,使她能够进行通感式的表现,在这里概念变为色彩,哲学转化为视觉节奏。

弗洛伊德的肖像即体现了这种方法:眼睛、鼻子和下巴依然可辨,但额头被旋转的线条覆盖。画面唤起的不是精神分析师的外貌,而是《梦的解析》的阅读体验。相反,雾上绘美的老子避开了任何面部识别,化为振动的横条和几笔难以捕捉的蓝色线条,完美呈现了这位主张无我的道家大师。

这种方法与贯穿西方艺术自阿尔钦博尔多以来的知识分子肖像传统产生共鸣。但意大利矫饰主义者用象征性物体组成面孔,而江上绫通过色彩的溶解来进行创作。她的哲学家们诞生于纯色之中,这种绘画的变形反映了他们作品阅读所引发的内心转变。

作品作为创造性误解的实验室

2021年在银座六丁目举办的”Star Time”展览展示了江上绫艺术的另一面向。该系列作品聚焦明治至昭和时代的文学人物太宰治和夏目漱石,延续了她对文化传承与智识遗产的思考。这些作家肖像作品是在她哲学创作路径的连续性上,同时展现了她与日本文学传统的特殊亲近感。

疫情隔离期促进了她对经典文本的深入探究。江上绫随后发现文学与绘画、思想与感知间的隐秘联系。该系列成为她哲学家肖像的序曲,显示出一位通过与精神作品不断对话来构建个人意象体系的艺术家。

2016年启动,至今仍在进行的奠基项目”This is not a Mis-hearing game”体现了江上绫的实验方法。她让来自不同国籍的数百名参与者听一段声音,要求他们立即转写所感知内容。这些误听记录成为艺术素材,揭示了人类沟通机制的隐秘运作。

这种以民族志视角探索艺术的方式,使江上绫成为当代艺术人类学家的代表。但与赤裸裸展示数据的观念艺术不同,她将这些材料转化为绘画。参与者的面孔先被拍照再绘制,成为我们人际交流中孕育理解障碍的敏感档案。

蓬皮杜中心策展人朱莉·尚皮翁精准捕捉了这一层面:”她作品的美,在于她将所有这些特异性视作源泉,不仅是误解,也是人与人关系中的创造力与丰富性” [4]。这种炼金术将障碍转化为机遇,将误会变为启示。

迈向当代无常美学

2023年新加坡展览中对加茂长明的《方丈记》的引用,揭示了江上绫作品中一向被忽视的冥想维度。13世纪这部佛教经典由一平方米的小屋中书写,沉思无常与自然灾害。”水流不息,却从来不是同一水”,这幅河流意象与江上绫流动的肖像相呼应,面孔随视角形成又溶解。

艺术家在我们科技加速与社会疏远的时代,更新了这千年智慧。她的画作捕捉人际相遇的稍纵即逝本质,这些”ichigo ichie”(一期一会)的时刻不会再以相同方式重现。在数字复制主导的世界中,这种对独一无二的庆祝尤显意义非凡。

江上绫笔下的无常不生忧伤,而生惊艳。她的色彩洋溢着坦然的喜悦,是认知脆弱却不堕入悲观的清醒乐观。这种既是伦理又是美学的姿态,使她成为一位深具当代意义的艺术家,能够以美的武器面对时代的诸多不确定。

江南逸在国际舞台上的迅猛成功,入选《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并在最负盛名的机构举办展览,证明了她的艺术作品超越了亚洲圈子的认可。她的作品被莫斯科车库博物馆、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首尔E-Land基金会收藏。这样的地理传播验证了她的普世主义抱负。

但这位艺术家对市场的诱惑保持着明智的警惕。她对围绕自己作品的炒作表示遗憾,并对她的画廊强制执行五年的不转售协议。她说:”我的艺术作品就像我的孩子,我希望作品能够在人们手中停留更长时间。”这一道德立场展现了一位意识到自身责任、拒绝把自己的作品仅仅视为市场价值的艺术家。

世界视野:一幅世界画卷

江南逸的作品绽放于两者之间的空间,这个临界点上,确定性动摇,最深刻的启示得以显现。她的绘画既不完全是日本风格,也不彻底属于西方,体现了当代文化全球化的特征。她证明了可以汲取千年传统,同时锻造出坚决现代的视觉语言。

她的”肖像-风景”,这些根据观察角度转变为地平线的面孔,巧妙地综合了这一方法。它们揭示了真正的艺术或许存在于保持所有解释可能性开放的能力中,保存谜团而非将其解开。

在我们这个极端对立和教条式确定性的时代,江南逸提出了一条中道,将不确定性变为财富。她的画作提醒我们,美常常源自有意的误解,真正的交流或许始于言辞止步之处。因此,她继承了艺术的最高传统:揭示不可见者,赋予无法言喻的形式,将障碍转化为通往更高理解的跳板。

未来将证明这一代世界主义艺术家是否能兑现诺言。但此刻,在千叶的工作室里,她孜孜不倦地追求色彩的研究,勾勒出真正普世艺术的轮廓。这样的艺术使我们不可磨灭的差异不再成为障碍,而是孕育新美的土壤。或许,这种创造性误解的日常炼金术,就是她初露锋芒的天才秘密所在。


  1. 唐人当代艺术,《江南逸:RAINBOW》,展览目录,2022年
  2. Whitestone画廊,《江南逸引发的普世哲学》,2023年
  3. 同上。
  4. 唐人当代艺术,《在误解的瞬间,所有面具落下》,新闻稿,2021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Etsu EGAMI (1994)
名字: Etsu
姓氏: EGAMI
其他姓名:

  • 江上越 (日文)

性别: 女
国籍:

  • 日本

年龄: 31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