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罗纳德·文图拉:支离破碎身份的解剖

发布时间: 5 三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8 分钟

罗纳德·文图拉通过多层作品操纵感知,在超现实主义、涂鸦和宗教象征之间碰撞。他的混合生物,半人半兽,成为多种文化力量争夺的领地,反映出菲律宾复杂的身份认同。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罗纳德·文图拉不是一个可以被简单归类到干净整洁的小盒子里的艺术家。不是。他就像那个于1973年见证他诞生的国家,是一团爆炸性的、不连贯的多层叠加体,融合了各式各样的影响与耀眼的矛盾。但正是这点彰显了他令人无法忍受的才华。

当我观看文图拉的作品时,我感觉自己像一个业余考古学家,在多个文明叠加的遗址中发掘。每一笔都揭示了一层文化历史。超现实主义、涂鸦、日本卡通、天主教的圣像、流行元素,这一切在同一画布上共存,就像邻居们在隔音不佳的公寓里吵闹。然而,奇迹般地,这一切却合奏出和谐。

拿 “Grayground” (2011) 这幅作品来说,它曾在香港苏富比以11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儿童游戏,一匹造型化的马被一位带面具的人骑着。但仔细观察,马身上的解剖纹身揭示了它的肌肉和器官,就像达米恩·赫斯特忘在车库里的兽医解剖图。于是,这匹动物成为菲律宾本身的隐喻,一个内脏被暴露、剖析,但在多次殖民骑手的重压下依然在运动的国家。

这种内外、外表与本质之间的持续博弈,让人联想起罗兰·巴特对于符号学的理论及其”神话”作为沟通系统的概念[1]。在巴特看来,影像从不纯粹无辜;它们满载着在不同层面运作的文化意义。文图拉的作品正是如此运作,它们是复杂的符号体系,每个视觉元素都指向一个包含历史、政治与文化意义的网络。

在他的作品如《Party Animals》 (2017) 中,文图拉通过一个充满幻觉色彩的丛林探讨现代神话概念,宠物、野兽和恶魔生物构成了一只令人不安的动物园。中央的小男孩,很可能是艺术家童年时期的自画像,既感到惊叹又感到恐惧,仿佛被这场野兽狂欢惊扰。这不正是巴特所说”文化的自然化”[2]的完美体现吗?神话如何将历史塑造成自然,将实际上是建构和文化的东西呈现为理所当然和自然?

文图拉作品中叠加的层次:超现实主义、涂鸦、流行文化的引用,都可以被解读为错综复杂、相互渗透与影响的多重意义层面。正如巴特说:”神话无所隐瞒;它的功能是扭曲,而非使其消失”[3]。同样,文图拉并不试图掩盖菲律宾文化的复杂性,而是通过扭曲夸张,让它以荒诞的全貌显现出来。

多么曲折的故事啊!菲律宾曾先后被西班牙、美国以及短暂的日本殖民,拥有如同千层酥般层叠的文化身份,就像糕点师在LSD影响下制作的甜点一样。Ventura并不试图解决这种身份的分裂,他几乎以一种扭曲的快乐去拥抱它。在他的系列作品《Zoomanities》(2008年)中,人类身体长着动物的头,仿佛米诺陶洛斯决定建立了一个全球连锁店。

这些杂交体不可避免地让我们联想到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世界及其”新鲜肉体”[4]的概念。这位加拿大导演通过《录像带疯狂》和《苍蝇》等影片探索了技术与媒体影响下人体的激烈变形。在柯南伯格和Ventura的作品中,身体从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一个争夺的疆域,是多种文化、技术和生物力量交锋的战场。

Ventura的作品《E.R.(无尽复活)》(2014年)完美地体现了与柯南伯格世界的亲缘性。在这个视频装置中,艺术家记录了菲律宾圣周期间进行的自我鞭笞仪式,忏悔者甚至会为赎罪被钉十字架。这些受苦的身体,被故意转化为痛苦的表演,揭示了西班牙殖民者带来天主教的深远影响。但Ventura不仅仅拍摄这些仪式,他还将其与卡拉瓦乔的《基督受鞭打》的复制品展开对话,创造了一个令人眩晕的时间桥梁,连接了欧洲巴洛克与菲律宾当代宗教实践。

这种并置正是Ventura方法的特征:他不对文化影响进行等级排序,而是在同一空间中让它们共存,创造出柯南伯格所谓的”越界区域”,在那里神圣与世俗、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界限变得模糊。Ventura解释道:”我关注释放我的思维脱离图像原始意义并将其与其他元素融合,使它们相互作用所创造的内容,这正是背叛了图像最初意义并创造了一种新意义”[5]

这种有意背叛原意的做法呼应了柯南伯格对身体变形作为演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退化形式的看法。在《Cross Turismo》(2014年)中,Ventura描绘了一个俯伏并被绑在十字架上的男子,周围是狂欢节的图像、涂鸦和漫画角色。传统宗教图像由此被扭曲,脱离其原始语境,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神圣身体, , 一个后现代的混血体,见证了精神性的变革。

这种方法带有某种触及心灵深处的不安,仿佛Ventura邀请我们现场观看一场文化的尸检。但正是这种让人不适的能力彰显了他的力量。在一个充斥着平滑无害作品的艺术世界中,Ventura依然敢于呈现那些抓破意识表面,揭示菲律宾集体潜意识血肉之躯的影像。

这并非偶然,动物在他个人的动物图鉴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从纹身斗牛犬到剥皮马,再到《猎人》(2015)中的混合生物,这些动物形象成为探索我们每个人内心潜伏的兽性的一种载体。就像克朗伯格的变异生物一样,它们既令人着迷又让人反感,体现了我们最原始的恐惧,同时开启了新的存在可能性。

在《新肉体:当代文化中的性与恐怖》中,学者哈维尔·门迪克分析了克朗伯格作品中”身体成为抗议的场所,是各种文化焦虑登记于其上的文本”[6]。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文图拉的作品,在那里,人类身体经常被变形、转化或混合,成为穿越当代菲律宾社会各种矛盾的容器。

文图拉的艺术,正如克朗伯格的电影,使我们直面自身的物质性,感受我们身体和身份边界的脆弱。它提醒我们,我们是有形的存在,被复杂的文化影响网络所包围,这些影响不仅塑造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也塑造我们的肉身。这种对自身存在的强烈意识呼应了朱莉娅·克里斯特娃关于厌恶物与身体界限的分析。她写道:”使人产生厌恶感的不是缺乏清洁或健康,而是扰乱身份、系统、秩序的事物。那些不尊重界限、位置、规则的事物”[7]

文图拉的作品恰恰培育了这种对身份与系统的扰乱。他的混合人物,半人半兽,模糊了物种间的界限。他的构图融合了超级写实与卡通,古典艺术与涂鸦,打破了传统美学的层次。他的创作实践本身,融合了绘画、雕塑、装置和视频,拒绝被归入单一类别。

请看《可回收物》(2012),这是他在新加坡泰勒版画学院驻留期间创作的系列作品。文图拉将普遍作为危险警告的橙色三角形交通标志改造。在其中一幅作品上,他将一个骷髅头卡通人物叠加在一堆蔓延的垃圾上;另一幅作品中,惊恐的眼睛透过防毒面具注视着。这些画面唤起了即将到来的环境灾难,同时玩弄着流行文化和城市标志视觉符号的代码。

这种对既有符号的占有与改造能力让人联想到巴特在《神话学》中采取的方式,他分析了日常图像、广告、新闻摄影、消费品如何传递社会与政治意识形态[8]。同样,文图拉挟持饱和我们环境的视觉符号,从迪士尼人物到宗教符号,进行颠覆,揭示其潜在意义。

他的作品《天堂》(2020年),是在疫情期间创作的,完美地体现了这种方法。在这幅366 x 244厘米的巨幅画作中,一条黑白瀑布作为背景,映衬着一群奇异的人物,从拟人化的动物到一个受折磨的米奇老鼠版本。作品上用嘉年华字母书写的”PARADISE”横贯其间,但模棱两可的色彩并没有明确表达喜悦和幸福。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解释的,这件作品反映了”人们的状态,他们充满了在任何地方带来庆祝的欲望,但总是被那些并非总是积极的人生故事和篇章所压倒”[9]

这种庆祝与绝望之间、着迷与排斥之间的张力正是文图拉美学的核心。它呼应了克罗宁伯格所说的”肉体的狂喜”,即即使在身体变形痛苦或恐怖的情况下,也伴随着的奇异欢欣。在《苍蝇》中,正在变成巨型昆虫的塞思·布伦德尔角色喊道:”我是一只梦见自己是人的昆虫,且喜欢这种感觉。但现在梦醒了,昆虫醒来了”[10]。这种对我们根本动物性的悲剧性觉察也贯穿文图拉的作品。

在他2014年的”布鲁尔”系列雕塑中,文图拉从菲律宾伊富高地区水稻神灵的仪式性雕像得到灵感,探索人性与动物性之间那模糊的界限。他将这些传统雕像转化为当代混合体,带有解剖学特征、纹身、立体主义、天使对恶魔,自称为”jazz up your Bulul”。通过当代文化的视角重新诠释这些传统神圣形象,令人联想起克罗宁伯格在《车祸》中如何将现代性的极致创伤, , 车祸,转变为一种新的情色仪式。

但当克罗宁伯格将探索推进到极端和令人不安的结论时,文图拉始终保持着挑衅与可接受性之间的微妙平衡。他的作品,尽管内容常常令人不安,却保持了技术的纯熟与形式的美感,使其即使对于非专业观众也颇具吸引力。这或许解释了他在亚洲当代艺术市场上的非凡商业成功。

这种概念激进性与美学诱惑之间的张力,使文图拉成为我们时代特别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 这是一个在这里,越界行为立即被它所批判的体系吸收并商品化的时代。他的作品让我们直面一个悖论:如何在充分参与国际当代艺术流通的同时,保持对文化全球化的批判立场?

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图拉继续创作出挑战任何简单分类的作品。通过不断探索文化和身体认同的极限,他为我们展示了菲律宾当代社会的万花筒式视角,这是一个在古老传统与全球影响、殖民过去与未来愿望之间不断变迁的国家。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艺术完美体现了巴特所说的”意义生成”,即意义不断繁衍并逃脱任何试图将其最终固定的努力[11]。文图拉的作品是开放的文本,是视觉见证,不同的意义层叠加并相互冲撞,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层面交织其中。

因此,下次当你面对罗纳德·文图拉的绘画时,不要仅仅因为其技艺精湛或艺术市场的价格而欣赏它。让自己被其多重层次吸引,迷失在其矛盾与模糊之中。正是在这种类别之间不稳定的空间,在这些界线模糊的越界领域中,他作品的真正力量得以显现。


  1. 巴特,罗兰。《神话学》,阄出版社,1957年。
  2. 同上。
  3. 同上。
  4. 克罗内伯格,大卫。在《克罗内伯格谈克罗内伯格》中采访,费伯与费伯出版社,1992年。
  5. 文图拉,罗纳德。摘自Angelo Andriuolo为Juliet Art Magazine于2022年4月9日撰写的《Ronald Ventura. An Introspective》。
  6. 门迪克,泽维尔。《新鲜肉体:当代文化中的性与恐怖》,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1998年。
  7. 克里斯特娃,朱莉娅。《恐怖的力量。关于憎恶的论述》,阄出版社,1980年。
  8. 巴特,罗兰。《神话学》,阄出版社,1957年。
  9. 文图拉,罗纳德。摘自Angelo Andriuolo为Juliet Art Magazine于2022年4月9日撰写的《Ronald Ventura. An Introspective》。
  10. 克罗内伯格,大卫。《苍蝇》,二十世纪福克斯,1986年。
  11. 巴特,罗兰。《文本的快感》,阄出版社,1973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Ronald VENTURA (1973)
名字: Ronald
姓氏: VENTURA
性别: 男
国籍:

  • 菲律宾

年龄: 52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