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莎拉·休斯:超越可能的风景

发布时间: 23 二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1 分钟

莎拉·休斯创造出超越现实的风景,色彩以非凡的强度震颤,大自然遵循其独有的规则。她的画作不仅仅是表现,而是复杂情感状态的物理表现,邀请我们探索内心世界。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如果你们认为当代风景艺术已无法给我们带来任何新意,那是因为你们还未遇见令人惊叹的 Shara Hughes 的作品。这位1981年出生于亚特兰大的美国艺术家,成功地重新定义了一个许多人认为已经枯竭的艺术类型,创造了与我们传统对自然及表现理解相悖的平行世界。

当我们的时代充斥着重复和陈腐的概念时,Hughes 凭借其创造超越传统类别的作品的能力脱颖而出。她的风景画不仅仅是现有地点的简单表现,而是复杂的心理建构,邀请我们探索内心尚未开发的领域。通过她独特的视角,每幅画作成为一扇打开的窗户,展示一个物理法则和感知法则按梦境逻辑重写的世界。

以她的杰作《The Delicate Gloom》(2018)为例,这幅作品完美体现了她将简单花卉图案转化为对意识本质的深刻冥想的能力。在这幅令人目眩的画布上,色彩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脉动,营造出如宇宙心跳般的视觉节奏。深紫色与酸绿色交织成色彩的舞蹈,呼应意识的边缘状态,那些客观现实在我们主观体验流动中溶解的时刻。

这种独特的风景处理在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所发展的感知理论中得到了引人入胜的呼应,在其著作《知觉现象学》中,他指出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本质上是具身且主观的,Hughes 创造的风景并不试图呈现客观现实,而是捕捉我们感知体验的本质。她的画作不会告诉我们孤立观察者眼中的世界如何呈现,而是展现我们内心意识深处的生活状态。

Hughes 对色彩的处理特别体现了这种现象学方法。在《What Nerve》(2024)中,她用鲜蓝色的点缀装饰树枝,仿佛无数注视我们的眼睛。这些色彩并非仅作装饰,而是将树木转化为一个有意识的存在,它注视着我们,正如我们凝视着它。这种目光的互动,梅洛-庞蒂思想中的核心,成为画面构成的关键元素。

这位艺术家不做预备素描,让绘画引导她,过程让人联想到梅洛-庞蒂对感知的描述, , 感知是感知者与被感知世界间持续不断的对话。每一笔、每一次色彩抉择都是与画料直接互动的结果,产生的形象仿佛自发从画布上诞生,如同思维在意识中浮现。

在《Obstacles》(2019)中,Hughes 更进一步探索。树影成为几乎可以触摸的存在,与周围的植被展开对话,形成可见与不可见、直接感知与暗示之间的复杂游戏。此作品完美体现了梅洛-庞蒂所说的”世界之肉”,这是感知者与被感知物共织的感性织物。

Hughes 的技巧同她深刻的视野一样复杂。她使用多种媒介,混合油画、丙烯和喷漆直接在画布上作画。这种多媒体方法创造了丰富的纹理与视觉效果,提升其作品的视觉复杂性。流淌、溅洒与即兴的笔触不仅是风格效果,更参与构建一个反映我们感知体验动态流动本质的绘画空间。

在《滚烫的煤炭》(2024)中,中央的太阳似乎在烤炙周围的植被,营造出热量与毁灭、生命力与威胁之间的明显张力。这种二元性不仅仅是主题上的,它本身也体现在画作的质地中,厚重的堆积与更为流动的区域形成对比,创造出一种既邀请触摸又吸引观赏的表面。

她近期作品向更垂直格式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对于传统风景画来说,这种非传统的取向不仅是形式上的选择,更是颠覆我们对景观惯常认知的方式。通过强调垂直性,Hughes迫使我们放弃作为疏离观众的位置,转而与作品建立更直接且具象的关系。

她近期作品中对花朵的处理揭示了她探索的新维度。在《我的自然夜合性》(2021)中,一朵宏伟的花在保护与囚禁的姿态中合拢花瓣。这一强烈的画面提醒我们,对于自然世界的感知始终被我们自身的情绪状态与心理投射所渲染。

她的色彩调色板初看似乎直觉式,但实则展示了对色彩现象学的复杂理解。她创造的色彩组合并非任意,而是用以唤起特定的感知体验。深紫色既暗示空间深度,又引发情感状态;电光黄则带来紧密接触的视觉感受。

在《烧尽》(2024)中,Hughes通过色彩探索我们对热的感知极限。画幅近三米宽,她创作了一场红与橙的交响乐,这不仅仅是热的表现,更让我们几乎以物理感官去感受热量。这种将热感转化为视觉体验的能力,完美诠释了我们感知的自然共感性,梅洛-庞蒂认为这是根本性的。

Hughes对透视的处理特别反映了她对空间感知的理解。她的风景作品常呈现多个视点并存,形成理性难以理解的不可能空间。这种多重透视不仅是形式游戏,而是对我们空间经验本质上含糊性的探索。

在《膨胀》(2024)中,她创造了一道宏大的波浪,似乎同时展开于多个维度。这件作品不仅仅描绘波浪,更捕捉到面对压倒性自然力量时的真实体验。构图让我们身体上感受到眩晕与不稳定,说明空间感知与身体体验不可分割。

她作品中空白的重要性也值得强调。画面中的负空间从不真正空洞,而是充满潜在能量。在《信任与爱》(2024)中,两棵交缠树之间的空间成为一种主动存在,构成整个构图的结构。对空白的这种处理呼应了梅洛-庞蒂关于无形作为有形一部分的理念。

Hughes对其作品边缘与框架的处理意义深远。她常绘制框架将主体画面包围,形成镜中镜,邀请我们质疑感知与再现的本质。这些框架如同感知的阈限,是不同现实层次间的通道。

她的创作过程始于无预设计划,并以有机方式发展,反映了我们对世界感知参与的本质。每一幅画布都成为一场发现之旅,是通过绘画行为逐步显现出的感知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在《I’m a Fan》(2024)中,她通过描绘被风吹动的棕榈树,玩转我们对运动的感知。那些在我们眼前似乎在波动的叶子不仅仅是被表现为运动,它们还创造了一种运动感官体验,激发我们整个身体的参与。这种将视觉体验转化为身体感受的能力是她创作的核心。

休斯的风景画不仅是供人欣赏的地点,更是激发观众全面感官投入的活跃体验空间。在《Float Along》(2024)中,构图边缘形成的界框效应犹如一扇门户,字面上邀请我们进入画面空间。这种感知旅行的邀请体现了她的方式,她从不满足于简单的表现。

她最近的系列作品《Tree Farm》(2024)更进一步探索了具身感知。她所画的树木不仅是自然物体,更像是在画面上呼吸的生命存在。在《Wits End》(2024)中,一棵枝条蜿蜒的垂柳成为我们自身感官身体的隐喻,其分支唤起我们的神经系统。

她近期的创作还包括对陶艺的探索,她在三维空间中转化了其独特视野。虽然这些雕塑是她创作中的新尝试,却自然延续了她对具身感知的研究,为观众提供了更直接的物理体验其有机形态。

夏拉·休斯成功地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超越了传统风景的界限,去探索我们感知体验的根本。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世界的再现,更邀请我们以新鲜而强烈的视角重新感知世界,改变我们对当代绘画可能性的理解。她的作品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创新不在于表面的新颖,而在于更新我们对世界及自身的观看方式。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Shara HUGHES (1981)
名字: Shara
姓氏: HUGHES
性别: 女
国籍:

  • 美国

年龄: 44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