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莱斯维德·萨尔秋特:垃圾邮件时代的视觉讲述者

发布时间: 4 五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3 分钟

莱斯维德·萨尔秋特回收网络中的图像,将其转化为令人不安的视觉故事。她精心的木刻版画技术转移到画布上,创造了神话人物与当代意象的混合,质问我们在数字时代对图像的关系。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我知道你们以那些晦涩难懂的评论自诩优越,谈论挂在你们资产阶级客厅墙上的作品的色彩构成。但今天,我们将谈论一位根本无视你们知识架子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她创造的艺术却迫使你们在不经意间反思:Laisvyde Salciute。

这位1964年出生于考纳斯的立陶宛女性,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她更像是一位视觉讲述者,将我们这个图像泛滥世界的原材料转化为新奇、怪异且深刻令人不安的东西。如果你是来寻找美丽的花朵或宁静的风景,请另寻他处。这里是一个颠覆经典引用、形体变异、儿童故事转为成人噩梦的领域。

Salciute 是一位跨越多种媒介的观念艺术家:绘画、装置、摄影、版画、素描及文学文本。她最近以神话生物梅露辛形象创作的作品,尤其体现了她的艺术理念。在她的系列作品《梅露辛的乐园》中,她以贝叶斯统计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视觉世界, , 这一数学公式在信息不足时计算概率。

这种数学方法并非偶然。它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在这里,我们不断被部分信息、碎片图像、淹没于数字”垃圾邮件”海洋中的真相残片轰炸。Salciute 采用一种她称之为”生态”的方法:她回收互联网上找到的图像和文本,将其从原始语境中拆解,然后根据悖论原则重新组合。结果是为成年人呈现的视觉童话,将现实呈现为一种人为建构。

Salciute 使用的技法和她的视觉理念一样独特。她近期的作品是先在木板上雕刻,再用汤匙细致地将木版图案转印到画布上,耐心地擦拭油画颜料。画布干后,再涂上几层丙烯颜料。这一繁复过程,需要修道士般的耐心,本身即对当代数字时代即时性的抗争。

观看《欧洲的强暴》(2019)或《犹迪斯与霍洛弗尼斯》(2019),你会立刻被所描绘人物的混合特质所吸引。这些眼睛发光、头上环绕圣像光环的角色,实际上是梅露辛的化身, , 这位贯穿其近期作品的欧洲神话人物。Salciute 不断在神圣与世俗、神话与当代、美与怪诞之间游走。

萨尔丘特与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拒绝说教。她没有告诉我们该怎么想,也没有用明确的政治信息让我们感到压迫。相反,她邀请我们像在无固定出口的迷宫中一样,游走在她的视觉世界里。每个观众都根据这些作品自行构建自己的叙事,这些作品如同我们消费社会的扭曲镜像。

萨尔丘特的创作实践植根于古老的艺术传统,同时又坚定地体现当代特征。她对先前影像的借用和挪用方法让人联想到达达主义拼贴画,而她对神话人物的迷恋则让人联想到象征主义。但她的艺术根植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注点:超连接、图像泛滥以及消费主义社会中对幸福的虚幻追求。

2021年,拉伊斯维德·萨尔丘特荣获卢森堡艺术奖,这是一个享有盛誉的国际当代艺术奖项,确立了她作品在立陶宛边界之外的认可。这一殊荣只是她自199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中众多奖项和奖学金中的最新一项。

梅露辛是她近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形象,值得深入探讨。这个半人半蛇的传奇生物,每周有一天被诅咒部分变成爬行动物,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她代表着混合性、中间状态及永恒的变形。萨尔丘特选择她作为作品的主要角色,实际上在诉说我们的当代境况:我们在某种意义上皆为混合体,既是物理存在,又是数字存在,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如果从荣格的精神分析视角分析她的作品,可以将这些混合形象视为我们集体无意识的视觉表现[1]。荣格认为神话符号体现了普遍的心理结构。萨尔丘特的梅露辛,以其局部蛇体,可以解读为个体化过程的象征, , 这个心理旅程使个体实现对人格中对立方面的融合。

这一精神分析解读尤显贴切,因为萨尔丘特不断玩味流动的身份和变形的概念。在她2012年受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奥兰多》启发的系列中,她已经探讨了性别流动性及身份变迁的主题。正如荣格所言,无意识不仅是被压抑内容的容器,还是创造力的源泉。萨尔丘特的混合生物似乎直接从这个创造性无意识中涌现,挑战我们自身的阴暗区域。

但萨尔丘特的作品同样可以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解读。她对蛇女、鸟女、怪兽女的描绘,挑战了二元分类,并质疑了艺术史上传统的女性身体表现。通过借用《犹迪特与霍洛弗内斯》或《欧罗巴的绑架》等神话故事,她颠覆了惯常视角,赋予这些女性形象新的力量。

在《美杜莎的笑声》一文中,埃莱娜·西克苏呼吁女性”写下她们的身体”,以解放自己脱离父权话语[2]。萨尔丘特似乎回应了这一号召,创造出了变形的、混合的女性身体图像,摆脱了狭隘定义。她的梅露辛并非消极的受害者,而是积极、富于讽刺意味、凝视着我们的形象。

她作品中这种女性主义的维度在《Space》(2019年)这样的一件作品中尤为明显,她描绘了一位芭蕾舞者像火箭一样腾飞,同时诞生出通过脐带与她相连的微小宇航员。这个强烈的画面象征着当代女性,既要在职业上出类拔萃,同时又要承担母亲的角色。Salciute并不是为我们提供对这种双重要求的简单批判,而是呈现了一个超现实且含糊其辞的视觉形象,邀请我们思考。

Salciute的艺术同样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她最初接受的是儿童绘本插画师的培训(2006年因作品被评为最佳儿童读物而获得IBBY奖),她从这段经历中保留了对视觉叙事的浓厚兴趣。但她为成年读者讲述的故事要比传统童话更加复杂和模糊。它们如视觉谜语般运行,每个观众都需用自己的理智和情感工具来解读。

这种叙事品质使她的作品接近她引用为灵感来源的某些艺术家作品:Marcel Dzama、Barbara Kruger和Grayson Perry。和他们一样,她用图像讲述超越单纯视觉范畴的故事。她的艺术是”文学性”的,因为它召唤叙事、人物、情境,同时深深根植于绘画的物质性。

她最近于2024年在维尔纽斯Titanikas画廊展出的《The Bestiary》展览确认了她的叙事方向。在这组作品中,她通过中世纪的兽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玩展柜的视角解读人类世时代。她讲述了”生态焦虑”的故事,并以反讽的方式质疑文化与自然之间的二分法。策展人Laima Kreivytė称其为”倒置的动物园”[3],其中两足和四足生物在画布和纸张上悠闲地吃草,被猴子、大象、狮子或天鹅的无所不知的目光注视。

这个现代兽谱中,奇美拉变成了混合生物,半人马成为”quadrobers”,体现了Salciute的创作方法。她在视觉叙事中融合了科学、神秘、神话、宗教、文学和艺术的参考,形成充满矛盾却连贯的叙述。这种艺术要求观众积极参与,愿意探索意义的多层面。

讽刺是Salciute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作品常带有讽刺幽默,缓解了戏剧性的潜力。这种讽刺并非无的放矢;它作为批判工具,帮助我们与每天轰炸我们的图像保持距离。通过回收和改变这些图像,Salciute帮助我们培养对当代信息污染的视觉免疫力。

Laisvyde Salciute的艺术是转化与变形的艺术。她的每件作品,无论是绘画、版画还是动画,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变形的不仅是人物(女性和蛇,或女性蛇),作品本身也相互交汇又分离,暴露内部,或藏于流行视觉之下。

在一个充斥着预制图像和简单叙事的世界里,Salciute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抵制被动消费的视觉体验。她的艺术迫使我们放慢脚步,仔细观察,质疑我们所见。这是一种要求严格、有时令人不安但始终激发思考的艺术。这不正是当代艺术的根本功能吗?不是让我们安于既有的确信,而是让我们受到冲击,提出疑问,并进而实现自我转变。

下次当你面对像《我们周围的沉默》或《欧洲的强暴》这样的作品时,请花时间认真观看。观察Salciute如何转化经典图像以创造新意。注意《犹滴与霍洛费尔尼斯》中的细节,她采用精细的木刻技法再转印到画布上,创造出独特的纹理。这些作品邀请我们反思自己与每日环绕我们的图像之间的关系。或许这就是Salciute艺术的力量: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就像突然在电脑屏幕的反射中发现自己,成为与她的半人半兽角色一样,既混合又矛盾的存在。


  1. Jung, Carl Gustav。《人及其象征》。罗伯特·拉方,巴黎,1964年。
  2. Cixous, Hélène。《水母的笑声及其他讽刺》。加利莱,巴黎,2010年。
  3. Kreivytė, Laima。”兽类志:一个颠倒的动物园”,维尔纽斯艺术学院展览文本,2024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Laisvyde SALCIUTE (1964)
名字: Laisvyde
姓氏: SALCIUTE
其他姓名:

  • Laisvydė Šalčiūtė

性别: 女
国籍:

  • 立陶宛

年龄: 61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