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陈玉军:破碎现实的考古学家

发布时间: 30 十二月 2024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7 分钟

陈玉军将木兰河转化为集体记忆的有力隐喻。他的装置与绘画体现时间流逝,漂浮的残骸与墨迹旋涡讲述中国现代化的无声暴力与文化转型史。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以为看过路易威登基金会三场展览就全懂了当代中国艺术。陈玉君,1976年出生于福建省,不是那种为讨西方收藏家欢心而重复东方主义陈词滥调的中国艺术家。不是,他有话要说,声音强烈到足以震撼你们那些简洁画廊的墙壁。

先说说他对木兰溪的痴迷。别傻了,不是那个迪士尼里的女战士!是真正流淌在他家乡莆田脉络中的木兰溪。在他的”木兰溪”系列中,陈玉君向我们展示了加斯顿·巴什拉在《水与梦》中早已洞察的真理:水不仅仅是物质,它是命运。但陈把这个概念推进得更远。他的装置和水墨画不仅表现水,还体现了集体记忆的流动。看他的2013年单色作品,你不仅看到一条湍急河流,更直面了瓦尔特·本雅明所谓的”门槛经验”,那个过去与现在在爆炸星群中碰撞的时刻。

别跟我说这”漂亮”。如果你觉得这漂亮,那说明你什么都没懂。这些墨水的漩涡,这些漂浮的碎片,是中国现代化无声的暴力在表达。这是60万有莆田血统的华侨的故事。这是文化在全球化大潮中逐渐消解的无声呐喊。陈并不是走廉价怀旧路线,他是在做当代的考古,正如福柯如果还活着看到这一切会说的一样。

但且慢,这还不是全部。陈的第二大执念是家庭空间。他2017年的装置作品《Origin of Food》像一记重拳击中了我们的消费社会。石头、雕刻木材、被摆成供奉状的餐具,像是一个后末日的祭坛,献给我们的日常仪式。那棵被拔起的树,涂成黑色与金色,悬挂在装置之上,绝不是用来美化你的客厅的。它是对我们当代处境的直观隐喻,哲学家彼得·斯洛特戴克称之为我们的”本体论的拔根”。

他的装置《Temporary Constructions》更加令人不安。由回收木板制成的地板、墙上剥落的报纸碎片、一把空椅子、一只废弃的箱子,就仿佛戈登·马塔-克拉克决定解剖的不是建筑,而是家庭生活的灵魂。陈迫使我们面对马丁·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于-世”,但置于一个”世界”本身已变得脆弱、过渡、不稳定的语境中。

你知道吗?他竟然把一座废墟房屋悬挂在一根漂浮的木头上。你不必是雅克·德里达也能理解这里的解构。这是对我们当代处境的如此强烈的意象,以至于让90%的当代观念艺术都显得像是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的风格练习。

陈不只是画画或装置,他绘制了一幅情感地理图。他的拼贴作品,带有剪裁的窗户和支离破碎的视角,不单纯是形式练习。它们体现了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所描述的”流动现代性”,身份像木兰溪上的波浪一样形成又消散。

他使用的材料, , 报纸、旧木板、废弃物品,不是艺术家出于玩味而当拾荒者的怪癖。这是日常生活的考古,呼应了乔治·巴塔耶关于无形态与低级唯物主义的理论。每块腐烂的木头,每张泛黄的报纸碎片,都是我们在疯狂奔向”进步”过程中所失去的见证。

他关于家庭记忆的作品,特别是摄影系列,不是美化的家庭相册。这是莫里斯·哈尔布瓦斯所说的”集体记忆”的探讨,但透过现代性分裂一切的视角看待。在《Everyday Relationships》中那些折叠成小船形状的家庭照片并非为了博取同情,而是在讲述社会联系的脆弱性, , 即使是家庭也成了临时的构造。

对于那些还以为中国当代艺术只是风格化的大熊猫和书法字体的人来说,陈宇军的作品是一记必要的耳光。他向我们展示,文化身份不是挂在开幕酒会上的一身戏服,而是在根植与拔根、记忆与遗忘间的日常斗争。

如果你觉得我太严厉,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理解艺术不是用来让你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陈郁君是为数不多的有勇气向我们展示真实世界的艺术家之一:一个河流不曾记忆,却让房屋无法忘怀的地方。一个每次更换工作室的经历, , 他二十三年间搬了十二次, , 都成为我们永久流亡状态的隐喻的世界。

他的作品曾在布鲁克林博物馆、香港M+ 以及世界主要当代艺术收藏中展出。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像一个执着的考古学家一样,在我们分裂的当下层层挖掘。他提醒我们,艺术不是投资组合中的一项资产,而是一种理解我们是谁,以及在这个连河流都忘记自己名字的世界里我们成为何物的方式。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CHEN Yujun (1976)
名字: Yujun
姓氏: CHEN
性别: 男
国籍:

  • 中国

年龄: 49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