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存在一位画家,他的作品以解剖学家的严谨和忧郁诗人的敏感解剖了我们的时代。Andy Denzler不满足于仅仅绘制肖像,他用调色刀如同失去时间的外科医生,剖析当代时间观。在他那庞大的画布上,人类形象似乎被卡在故障视频的网格中,展现出对我们后数字状态的深刻冥想。这位出生于1965年的瑞士艺术家二十多年来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探讨我们在数字流充斥的世界中对时间、图像和记忆的关系。
故障美学
Denzler的作品根植于电影传统,他通过数字错误的视角重新诠释这一传统。他的画作让人立刻联想到VHS录像带卡带的时刻,图像在水平条纹中解体,视觉流展现出其技术本质。这种故障美学,或视觉故障,由艺术家具备卓越技巧地掌握,其根源在于Rebecca Jackson所定义的”信息转码时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通讯不良导致的结果”[1]。在Denzler的作品中,这种技术故障成为一种诗意语言。
这位苏黎世艺术家不仅仅是模仿数字事故,他是在编排它。他的湿画法技术,湿对湿绘画后在未干前刮除表面,完美再现了我们熟悉的时间畸变。当他说:”我的意图是与时间共舞。因为画布上的颜料干得很快,又因为我采用湿对湿技法,我必须与时间赛跑”[2]时,Denzler揭示了其创作实践的表演性。每一幅画都成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舞台,艺术家必须在画面彻底凝固之前捕捉那一刻。
这种紧迫的时间性呼应了当代后电影理论。数字电影通过消解André Bazin所钟爱的摄影指涉性,创造了一个新的影像体系,正如Karen Redrobe观察到的,”媒介不再能被准确地定位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极端点,因为它充满了过程情感,涵盖了两者”[3]。Denzler的画作中那些面部部分溶解的人物完美体现了这种传统分类的瓦解, , 再现与呈现、图像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
这位艺术家汲取他个人收藏的摄影图片,也利用发现的图像,最近还包括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提示。来源的多层叠加揭示了他对我们当代视觉生态的深刻理解,在那里,模拟图像、数字图像和合成图像共存于不断流动的环境中。他的构图唤起那些电影被技术威胁时展现出的物质感的悬浮瞬间。覆盖其画布的水平条纹让人联想到那些阴极干扰,这些干扰不仅仅是意外,而是指示媒介本身技术本质的标志。
这种技术错误的诗意在他最近的系列作品中尤其得以展现,如”Hybrid Souls”或”The Drift”,在这些作品中,Denzler探讨了我们后人类的处境。画中的人物往往闭着眼睛或目光偏移,似乎在多重意识状态中穿梭。他们体现了艺术家所描述的”混合现实”,其中我们的身份在物理存在与数字回声间摇摆。在这种视角下,故障(glitch)不再只是美学上的意外,而是我们时代存在的症状。
Denzler作品的电影维度也体现在他对绘画叙事的构思中。每幅画布都像暂停的影像,捕捉了转变的瞬间。这种悬浮的时间性让人联想到Dziga Vertov或Jean-Luc Godard等电影人早已质询电影时间本质的实验。在Denzler这里,绘画成为了静止的电影,每件作品在虚拟中包含了先前及接续的运动。这种对静止影像的动态构想展现了他对当代视觉议题的复杂理解,在背景中,动态图像与静态影像的界限正逐渐模糊。
建筑与记忆
如果说Denzler的作品与电影对话,它也与建筑保持着同样深刻的联系,不是作为装饰,而是作为时间体验的结构原则。这位瑞士艺术家直觉地理解Juhani Pallasmaa的表达:”家庭建筑界定了无限空间,使我们得以居住,但它同样应当家化无限时间,让我们得以居住于时间连续体” [4]。Denzler的构图正如时间建筑,时空交织,凝结了我们的记忆经验。
他常在自己的工作室拍摄的室内环境,不仅仅是背景,而是积极的记忆装置。这些居家空间, , 凌乱的沙发、皮质扶手椅及幽暗的卧室, , 成为无意识记忆的触发器。艺术家揭示出建筑如何参与了Maurice Merleau-Ponty称为我们对活生时间关系中核心的”记忆的被动性”。我们的记忆非凭空出现,而是源自我们与特定地点的身体互动,这些地点充满情感与个人历史。
这一记忆的建筑维度在Denzler的技法中得到显著表现。他用刮刀刻画的层层叠绘像城市见证一般创造时间的叠加。每一层颜料都保留了前层的痕迹,形成了一种绘画的考古,其中过去与现在共存。这种材质叠置呼应了城市建筑体验中的沉积过程,每个时代在城市织体中留下它的印记。
建筑师Peter Zumthor在回忆他童年时期在他姑妈家的经历时,谈到了那些”无意识的建筑体验”。他记得”脚下砂砾的声音,抛光橡木楼梯的柔和光线。当我走过昏暗的走廊进入厨房时,听见沉重的入门门砰然关闭”[5]。这种居住的现象学在Denzler的作品中得到了强烈的呼应,他的形象似乎被他们所处的空间所居住,就像他们居住在其中一样。
这位艺术家擅长表现那些正如他近期展览标题所揭示的”反思的瞬间”。他的人物常常被捕捉在沉思或休憩的时刻,体现了居家生活中特殊的时间性。他们并未做任何具体的事,只是简单地居住在亲密空间的时空中。这种表面上的平凡掩盖了非凡的概念深度:Denzler理解建筑不仅仅是容纳我们身体的地方,而是结构化我们本身的时间体验。
建筑记忆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日益非物质化的时代显得尤为尖锐。物理空间相较于虚拟环境的重要性正在减弱,而我们的记忆越来越脱离传统的空间锚点。Denzler的作品抵抗这种去地域化,通过重申物理场所作为记忆体验矩阵的重要性来实现。他的室内场景虽被绘画技巧扭曲,但仍保留其召唤力。它们提醒我们,我们是有形的存在,我们的时间性扎根于具体空间之中。
这种建筑维度也体现于他构图的空间设计。Denzler将画布组织成可居住的空间,观者的目光可以游走和停留。视觉扭曲并未消除空间深度,反而复杂化了它,创造出不可能的建筑,令人联想到Gaston Bachelard在《空间诗学》中描述的空间。这些画面环境就像是”居住机器”,套用Le Corbusier的话,是让我们能够在单一的视觉空间中体验不同时间状态的装置。
介于怀旧与未来主义之间
Denzler的作品绽放于过去与未来交错的边缘地带。他的绘画蕴含对模拟图像的深切怀旧,同时又充分承认了数字时代的根基。这种时间的张力尤其体现在他的色彩调色板上,正如Noah Becker所指出的,被”土色、赭石色、棕色、黑色、肤色及灰色”主导[6]。这些颜色立刻联想到泛黄的照片、退化的胶片以及时间在图像上留下的物质印记。
然而,这种视觉上的忧郁从不沦为过去主义。艺术家明白,当代的怀旧并非面向一个幻想的过去,而是指向未曾实现的未来,未成形的技术可能性。他的扭曲同时暗示了模拟技术的失败和数字时代的故障,创造出一种复合时间,在其中不同技术层叠共存。这种混合的时间性揭示了我们的当下境况,夹在技术加速与我们古老的感知结构的延续之间。
Denzler的工作方法完美体现了这种时间辩证法。他首先按照自己的说法构建一幅”完美的画作”,然后系统地将其解构。这种创造性破坏的操作让人联想到影响我们记忆载体的降解过程。我们的记忆从未以完整无损的形式传达给我们,而总是已经被时间改变、被遗忘扭曲、被情感片段化。Denzler的画布具体化了这种特殊的记忆时间性,过去不断在现在中重组。
这种降解的诗学在我们生态转型的时代有特别的共鸣。当我们的社会意识到其过渡性质时,Denzler的艺术提醒我们,每一幅影像、每段记忆、每种文明都承载着自身转变的种子。他那些被超越其时间流动包围的幽灵形象,体现了这种后历史的境况,人类必须重新发明与时间和记忆的关系。
这位瑞士艺术家还揭示了我们的数字时代如何改变我们对静止影像的关系。在一个充斥着动态影像、视频流主导屏幕世界中,Denzler的绘画重申了静止图像的独特性。但这种静止只是表面的:他的画作充满潜在运动的震动,仿佛随时准备重新启动。这种静止与运动之间的张力,体现了对当代视觉问题的敏锐理解,静止影像必须为其在动态影像浪潮中的持续存在正名。
工作室如时间实验室
Denzler位于苏黎世湖附近的工作室,就像一个真正的时间实验室。艺术家在此协调模特与光线、摄影与绘画、记录的过去与创造的现在之间的相遇。这个工作空间不仅容纳艺术创作;它决定、结构并赋予其特定的时间性。艺术家会邀请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创造出他作品中特有的那种特殊亲密感。
这种合作维度揭示了Denzler时间性另一个面向。他的模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摆姿势者,而是暂时栖身于工作室空间的人。他们带来他们的身体、情感和个人故事,创造出艺术家特别擅长捕捉的”沉思时刻”。艺术家与模特间共享的这种时间性融入绘画的物质本身,造就了即使经历技术扭曲依然可感知人的痕迹的作品。
Denzler近期风格上的演变,标志着使用更多色彩元素和更复杂的构图,体现了他在保持概念连贯性的同时推进其实践的能力。他的新作,如《Distorted Land》和《Flying Tires》,展现了一位能够扩大其造型语言而不失其独特性的艺术家。这种演变不仅是单纯的变化,更是对图像时间性质持续研究中,新的表现可能性的深化与探索。
他近来在创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特别体现了他对当代问题的理解。Denzler并未排斥这项新兴技术,而是将其整合进他的创作过程中,作为一种新的图像生成工具。这种务实的态度展示了一位艺术家意识到当代艺术必须与其时代的技术共存,不是盲目颂扬,而是揭示这些技术的表现潜力与生存极限。
从这个角度看,Denzler的工作室作为面对当代技术加速的创造性抵抗空间发挥着作用。油画的相对缓慢、模特必须亲临其境、画布不可简化的物质性,都是对普遍非物质化的有益制约。艺术家并非技术恐惧症者,而是重新肯定长时间过程的重要性,以对抗主导的数字瞬时性。
他的画作常常是巨大的,要求观众亲临其境,这是任何数字复制都无法代替的。这种绘画体验的不可简化性,是他抵抗当代虚拟化的另一面。面对真实的作品,观众必须放慢脚步、停下来、花时间解读这些复杂的图像,不同的时间性共存其间。
走向断续存在的美学
Denzler的作品展现了当代最成功的尝试之一,通过塑形思考时间性的变迁。他不仅停留于描绘技术变革,作为一名瑞士艺术家,他创造了原创视觉语言,揭示我们后数字时代生存条件的关键问题。他那些被时间流逝吞噬的幽灵般的形象,象征着当代人类必须重新发明与时间、空间和记忆的关系。
Denzler在当代艺术界的重要性,在于他独特地将传统绘画遗产与当代图像和时间性问题交织在一起。他的作品是他敬仰的古代大师Rembrandt、Vélasquez和Freud与我们超级联网时代审美挑战之间的卓越桥梁。这种综合从不浮于表面,而源于对相关问题的深刻理解。
他标志着”间歇性存在”这一他的glitch美学所暗示的概念尤为引人注目。在一个存在因多屏幕和数字干扰而趋于碎片化的世界,Denzler描绘了这种破碎状况。他那脸部部分消失的人物体现了这一当代存在,即既在此又在彼方,既专注又分心,既具体现又虚拟化。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美学,体现了对当代存在状况的敏锐认识。
这项绘画探索的未来充满希望。当我们的社会在新技术的兴起与顽固的古老感知结构间摇摆时,Denzler的艺术提供了一个细致思考这些变革的场域。他未来的作品可能需要应对视觉技术的快速进展, ,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同时保持绘画所特有的身体存在感与长时间性的要求。
Denzler的作品教导我们,当代艺术不应回避其时代的技术变革,而应穿越这些变革,以展现其人文层面。他全然立足数字时代,同时重申绘画的独特性,这条原创路径或将激励面临同样生存挑战的一代创作者。他的艺术提醒我们,每一项技术创新背后,都隐藏着艺术才能全面揭示的根本人类学问题。
在这个视角下,Andy Denzler 被视为我们这个变革时代最清醒的见证人之一。对于未来的世代来说,他的作品无疑会成为关于这个关键时期的宝贵文件, , 那个时期人类必须重新发明他们与影像、时间与存在的关系。除了其不可否认的艺术品质,Denzler 的艺术还具备见证性的维度,这是伟大作品的特征:它不仅记录了他诞生的时代,还揭示了深刻影响我们当代的力量线。
- Jackson, Rebecca. “The Glitch Aesthetic.” 论文,2011年。
- Denzler, Andy。摘自展览 “Between the Shadows”,Opera Gallery 的引用。
- Redrobe, Karen. “The Glitch as Propaedeutic to a Materialist Theory of Post-Cinematic Affect.” medieninitiative,2015年。
- Pallasmaa, Juhani. “The Eyes of the Skin: Architecture and the Senses.” Wiley,2005年。
- Zumthor, Peter. “Atmospheres.” Birkhäuser,2006年。
- Becker, Noah。批评引用,Whitehot Magaz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