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Chris Huen Sin Kan:记忆与绘画感知

发布时间: 23 五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9 分钟

Chris Huen Sin Kan发展了一种绘画方法,质疑我们对感知与记忆的关系。这位香港艺术家只凭记忆描绘他在伦敦的家庭生活,将日常生活转化为对视角与人类体验本质的深刻沉思。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当代艺术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关注,远远超出时尚潮流和商业投机的范畴。自2021年定居伦敦的香港画家禤善勤,发展了一种以锐利的视角探讨我们与感知及记忆关系的绘画方法。生于1991年的他,举止温和且思考深邃,构建了一个少有的连贯艺术世界,在那里,最平凡的家庭生活瞬间成为对观看本质冥想的载体。

他的作品远非沉溺于琐事,而展现出一种根植于双重传统的塑性智慧:西方油画与中国墨画。这种融合不仅仅是风格的尝试,而是发自内心的必然,通过大型画布呈现一个永恒当下,他的妻子Haze、孩子Joel与Tess以及三只名为Balltsz、MuiMui与Doodood的狗在其中活动。这些反复出现的角色并非家庭自恋的主题,而是他所称的”观看体验”的系统探索演员。

这一追求在波兰裔美国作家耶日·科辛斯基的作品中得到了特别深刻的呼应,他那简明的话语宛如美学宣言:”真正艺术的原则不是描绘,而是唤起”。这句话由禤善勤本人在访谈中引用,为他的绘画方法照亮了新的视角。艺术家不试图忠实再现家庭生活场景,而是通过画笔的魔法唤出那种特殊的注意力质量,将平凡转化为非凡。正如科辛斯基在其小说中所做的,禤善勤工作于那些缝隙之中,在现实变得渗透,允许更深层真理浮现的悬浮瞬间。

科辛斯基的文学创作受战争与流亡经历影响,精准剖析感知与记忆的机制。在《守望者》中或《画鸟》里,他揭示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一系列主观过滤器,不断扭曲与重构现实。这种方法在禤善勤拒绝用摄影或准备草图,完全凭记忆作画的创作中得到了惊人的平行。这种做法绝非偶然,而是其艺术探究的核心。

当禤善勤谈及他的技法时,他提到的是”记忆图像的层叠”,如同时间沉积物般堆积在画布上。这一地质比喻揭示了超越线性时间顺序的时间观念,进入哲学家所称的纯粹持续状态。他的画作不是讲故事,而是营造气氛和情感氛围,观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内心共鸣来汲取。这种方法类似于Kosiński称之为”暂停的艺术”,即暂停时间流动以促使意义的显现。

禤善勤的绘画技法完全体现了这种唤起美学。他的油画被松节油稀释至水彩的流动性,产生透明和叠加效果,使其画布呈现出特有的朦胧感。厚涂变少,轮廓渐渐消解,正是在这种简约中诞生了魔力。他的人物从彩色背景中浮现,如幻影般出现,身形几乎与周围的植被混沌融为一体。这一技法,源于中国水墨传统,强调暗示胜于描述,本质胜于外表。

Kosiński在他的艺术思考中强调所谓的”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创造性关系”的重要性。禤善勤的艺术作品极其精准地体现了这一辩证法。他的绘画从非定格的瞬间变化中凝为经验的浓缩,融合多重时间性。同一画布可叠加晨间散步与午后小憩的记忆,形成复杂的时间几何,突破传统透视法则。

这种时间观在Donald Winnicott关于过渡空间[2]的理论中得到了特别明晰的延伸。这位与Kosiński同时代的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发展出一套创造力理论,与禤善勤的艺术实践产生令人震撼的呼应。对Winnicott而言,过渡空间是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之间的中间地带,是使个体能自由创造同时又与世界保持联系的矛盾空间。这一概念为香港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他的画作中,禤善勤确实创造了一个过渡空间,他的家庭记忆成为Winnicott意义上的过渡物。这些在不可能花园奔跑的狗狗,孩子们在内外交融的环境中玩耍,女性在混合景观中休憩,所有这些元素都充当了画中的”安抚物”,帮助艺术家与观者协商他们与现实的关系。过渡物根据Winnicott,不纯属主观也非完全客观:它存在于儿童通过创造力投资以驯服世界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这种过渡维度部分解释了禤善勤作品的安抚特质。他的画作犹如心理休憩空间,内外、我与非我、过去与现在的张力在此处找到暂时的解法。艺术家本人谈及其作品具有慰藉功能时表示,他希望”传达生活的平凡”,为当代人提供与现代世界喧嚣形成对比的情感支点。

温尼科特强调,过渡空间只有在与基本信任感相关联时才得以形成,这种能力使人在创造性探索中感到安全。这一维度在禤善勤的绘画中所展开的家庭世界中得到了鲜明体现。他的角色活动在一个受保护的世界里,免受历史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在艺术家宣称为其调研领地的家庭泡泡中。这种有意限制观察范围的做法,远非逃避,而是一种故意的艺术策略,允许深化研究。

温尼科特的影响也体现在禤善勤对创造力本身的理解上。对这位精神分析学家来说,原初创造力先于任何现实适应形式:正是这种创造力使孩子能够在发现母体的同时”创造”母体。这种基本创造力与艺术作品的生产无关,构成了以真实方式存在感的基础。禤善勤似乎内化了这一教训,当他说”存在的本质不应被来自集体认知的约束所建构或限制”时。

这种创造哲学在艺术家的技法中得到了具体体现。他拒绝所有的准备素描,采用直觉式方法,逐步添加,直到”图像更接近他所经历的体验”,这一切都显示了对创造力初级过程的信任,直接呼应了温尼科特的理论。艺术家处于积极接受的位置,让形态自由浮现,不加束缚,在控制与放松之间进行微妙的舞蹈。

温尼科特的”游戏区域”概念在禤善勤的作品中也引发特别的共鸣。对温尼科特来说,真正的游戏(playing)区别于规则化的游戏(games),在于其能创造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孩子无外在约束地探索与世界的关系。禤善勤的画作则如成年人的游戏区,艺术家自由实验色彩、形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在一场没有其他目的的趣味探索中。

这种趣味性尤其体现在艺术家处理动物主题的方式中。他的三只狗,作为其作品的明星,自在地活跃于画布,展现出自发性与生活的喜悦,感染了整个构图。MuiMui从幽暗森林深处凝视观者,Balltsz与Doodood在繁茂花园中嬉戏,这些犬类瞬间捕捉了温尼科特所关联的纯粹当下的游戏体验特质。

禤善勤自迁居伦敦以来作品的最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温尼科特所描述的过渡动态。从一个熟悉的环境(香港)到新的环境(伦敦),他的色彩和构图发生了显著转变,但并未中断其探求的连续性。这种创造性的适应能力,维持艺术身份同时融合新元素,体现了温尼科特意义上极为显著的心理健康。

伦敦的新画作,背景更暗,绿色更鲜艳,展示了艺术家如何将地理上的流离失所转化为创造性的丰富。这种炼金术,将流亡的体验转化为艺术材料,直接唤起了温尼科特描述的象征化过程。失去的对象(香港)并未消失,而是转变为过渡对象(绘画),既保持联系又接受分离。

这种创造性转化能力也体现在艺术家的技术演进中。他逐渐从白色背景转向黑色背景,体现了他对感知和记忆反思的成熟。正如他自己所解释,白色象征”积极寻找某物”,而黑色暗示”向内的视角”,”一种宁静的感觉,就像坐在扶手椅中处理信息和刺激”。这种演变显示了他塑造思维的日益复杂,能够以惊人的精准调节作品的心理效应。

禤善勤的作品因此属于这样一种艺术传统:将艺术视为人类经验的实验室,而非单纯的审美娱乐。像科辛斯基在其小说中,像温尼科特在临床观察中一样,这位香港艺术家邀请我们重新审视感知的显而易见,质疑我们构建与现实关系的机制。他的画作没有展现世界的客观面貌,而是展现我们如何主观体验世界,在这种不可化约的主观性中体现我们的人性本质。

这种对绘画的现象学方法在温尼科特关于潜在空间的理论概念中得到了理论上的正当性。对于这位精神分析学家来说,介于自我与他人、内在与外在之间的中间空间,正是文化体验的场所。正是在这个看似矛盾的区域内产生艺术、宗教、诗歌, , 所有赋予人生意义的活动。禤善勤的画作完全居住在这一潜在空间中,为观众提供一个与自身主体性相遇的场所。

禤善勤作品的评论接受度也显示了这种唤起能力,这是伟大艺术作品的特征。他的展览常激发参观者强烈的情绪反应,仿佛他的画作重新唤醒了每个人埋藏的记忆与遗忘的情感。这种超越审美欣赏范围的情感共鸣,证实了他艺术方法的准确性。

艺术家本人也意识到其作品的治疗维度。在访谈中,他常提到那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却美妙的时刻”,并致力于通过绘画保存它们。这种记忆保存的使命,看似怀旧,但对他来说具备前瞻性意义。通过凝固这些转瞬即逝的瞬间,他为当代人提供了替代感知的范式,邀请我们放慢生活节奏,重新找回那种我们的时代容易遗忘的特殊存在感。

艺术的这种预防功能,这种保护和传承因现代性而受到威胁的生存方式的能力,使得禤善勤的作品成为一个尊贵的艺术传统的一部分,这个传统从夏尔丹延续到莫兰迪,再经过维拉尔和博纳尔。像这些亲密主义大师一样,他将卑微转化为崇高,揭示了隐藏在平凡之中的非凡。但与他的前辈不同,他在技术加速和全球化显著的文化环境中进行这种转变,使他的创作具有特殊的紧迫感。

他定居伦敦,远非中断创作,而是揭示了他研究的普遍意义。英伦新景观以其特殊的光线和鲜艳的绿意丰富了他的调色板,却未改变其表达的本质。这种保持连贯性的适应能力,同时融合新颖元素,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成熟度。它还表明了他跨文化方法的有效性,能够超越地理和文化特性引起共鸣。

禤善勤作品的未来充满发展可能。他最近在大幅作品和暗色背景上的尝试为他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人们可以想象他将继续开掘这条通往崇高平凡的道路,不断深化对感知和记忆机制的理解。他对有限主题的忠诚并非限制,而是使他能够以罕见的深度探索人类经验的无限变化。

Chris Huen Sin Kan的作品构成了一个稀有的连贯艺术命题,其力量源自诗意思维与深入理论反思的融合。借助科辛斯基和温尼科特的教诲,他发展出一种原创的视觉语言,以特别的敏锐度与当代人对话。在图像和信息饱和的世界中,他的绘画提供了沉思的绿洲和心理呼吸空间,每个人都可按需汲取。这种修复艺术的功能,这种恢复我们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能力,或许是这位低调而重要艺术家的最宝贵贡献。


  1. 杰日·科辛斯基,与杰日·科辛斯基的对话,密西西比大学出版社,1993年。
  2. 唐纳德·W·温尼科特,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收录于从儿科学到精神分析,巴黎,佩约图小图书馆,1983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Chris HUEN SIN-KAN (1991)
名字: Chris
姓氏: HUEN SIN-KAN
其他姓名:

  • 禤善勤 (繁体中文)

性别: 男
国籍:

  • 香港

年龄: 34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