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Diane Dal-Pra :当身体消散时

发布时间: 28 十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5 分钟

Diane Dal-Pra 创作大型油画,描绘女性身体在家用纺织品褶皱中溶解。她的构图质问我们与塑造自我身份的物品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些物品又威胁着将我们吞噬。她与德勒兹的哲学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技法对话,营造悬浮的失眠氛围。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Diane Dal-Pra 的绘画仿佛时间本身在油画中凝固,创作出呼吸却永不喘息的画面。她于1991年出生于佩里格市,目前定居巴黎,这位艺术家创作的画作如同暗箱,光线仅能通过细微裂缝透入。她的大幅作品, , Dal-Pra 喜欢创作大尺幅画作, , 捕捉了觉醒与睡眠之间、存在与缺席之间、身体与物品之间悬浮的瞬间。

Dal-Pra 的作品深刻回应了吉尔·德勒兹于1988年出版的著作《褶皱:莱布尼茨与巴洛克》[1]中提出的褶皱哲学。在德勒兹看来,褶皱绝非简单的装饰;它是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将世界视为不断波动的物质,一切都在折叠、展开与再折叠。Dal-Pra 以罕见的绘画智慧抓住了这一理念。在她的构图中,纺织品不仅是装饰配件,更是完整的哲学实体。皱褶的床单成为形而上学调查的领地。折叠的桌布蕴含着宇宙。观察她近期作品中织物如何创造出德勒兹所称的亲密空洞,这些空间令内外难以分辨。拉上的窗帘无意遮蔽,反而揭示了任何分割的根本模糊性。一位女性将头深埋在明亮的灯罩中,肉体与物质之间的褶皱就此消解。身体字面上在光线中消散,留下那朦胧的痕迹,Dal-Pra 以极致精准掌控此效果。

Dal-Pra 的作品在当代背景下尤为相关,因为她能够以视觉方式诠释德勒兹提出的无限褶皱概念,且绝不沦为机械的阐释。她并非绘制”概念”,而是与”概念”共绘。她笔下肩膀宽阔、辫子浓密的女性形象逐渐消融于床单、桌布与薄纱的褶皱中。艺术家由此创造出一个不可判定的区域,既非彻底的存在,也非完全的缺席。这些溶解的巨大身体质询了我们与定义且吞噬我们的家庭物品间的关系。Dal-Pra 自述极具迷信心,这种迷信非同小可,它是她作品的核心理念。物品拥有力量。它们塑造我们的身份,同时威胁将我们吞没。在此逻辑中,褶皱成为塑造这一双重本性、身份建构与解体双重运动的造型操作符。

她的作品标题:”Eternal Interval”、”From Solid to Gaseous”和”Voids Refuge”,就像是解读这些变形的神秘指令。它们暗示空无本身可能是一个避难所,一个可以居住的空间,而非威胁。2025年初在米兰展出的展览”No Room for Emptiness”中,Dal-Pra将这一逻辑推向极致。标题承诺一种令人窒息的充盈感,但这位艺术家完全颠覆了这一期待。她与空无调情,与之玩耍,将其拉伸至可感知的形态。她的画作处于一种美丽的不稳定状态:躯体闪烁,时隐时现。这里不是懒惰的极简主义,而是满与空、物质与蒸汽之间复杂的编舞。

但如果没有她惊人的技艺精湛,Dal-Pra的概念技巧也不足为道。这是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们对话的第二幕。Dal-Pra经常提到这些画家作为主要影响,这种传承绝非简单的名人效应,而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技法传统:即烟雾法(sfumato)和罩染法(glacis)。烟雾法,意大利语意为”熏烟”,是达·芬奇将其推向完美的绘画技法,产生光影间极为柔和的过渡,没有任何轮廓可见。达·芬奇本人描述烟雾法为”没有线条和边界,犹如烟雾般的绘画”。Dal-Pra以一种让人敬佩的严谨态度践行这一教训。她那些半透明的表面,如轻纱、雾气模糊的玻璃和辫子上的水珠,都被画得细腻入微,足以令达·芬奇会心一笑。油画由于其缓慢的干燥时间,使无数透明层的叠加成为可能,从而创造出深度与体积感。Dal-Pra以一种苦行般的耐心利用了这种媒介的特性。

仔细看她的画作:笔触几不可见。画面光滑,几乎超脱自然。这是数十小时精细工作的一层层积累,在写实与抽象之间游走。一块木制托盘被以摄影级的精准表现,随后紧邻纯正的烟雾法区域,形态在大气雾气中消融。这种并置在Dal-Pra作品中从不成问题,而是她的签名。她直觉地理解记忆正是如此运作:一些细节以强烈的清晰度浮现,而其余部分则浸润在朦胧模糊中。她的构图让人联想到文艺复兴四种典范绘画方式:色彩变化(cangiante)、明暗对照(chiaroscuro)、烟雾法(sfumato)和统一法(unione),但Dal-Pra将其重新发明,适应我们这个屏幕遍布、长期失眠的时代。

因为失眠。Dal-Pra公开谈论过:她饱受失眠之苦,而这种半睡半醒的状态深刻影响了她的作品。那些既不完全清醒又未真正入眠的时刻,卧室中熟悉的物品变得令人不安地存在。这正是她画作捕捉到的感觉。在这些柔和的氛围中,厚重的寂静笼罩着她的构图,令人感到压抑。一位女子将头伏在桌上,白色蕾丝面纱覆盖在她编织的发髻上,如同婚礼裹尸布。画面立刻让人联想到西尔维娅·普拉斯和她的炉火,那种或许只是避难所的放弃。但Dal-Pra拒绝任何具体叙事。她不讲故事;她创造氛围、色调和瞬间的色彩。正如她自己所说,解释一幅画的初衷如同讲述一个梦境:更多是由感觉而非叙述定义的。

Dal-Pra的色彩调色板,这些暗淡的色调、米色、珍珠灰和破白色,强化了这种时间悬浮的氛围。没有明亮,没有喧嚣。那是一种低语、介于两者之间、暮光地带的绘画。她那些宏伟的人物拥有雕塑般的存在感,令人联想到古典雕像,被提升为永恒的图标。然而,矛盾的是,这些人物仿佛即将消失,蒸发于环绕她们的织物褶皱中。坚固与溶解之间的这种张力,是Dal-Pra作品极具当代感的原因。在我们身份不断被我们收藏的物品、我们施加的滤镜、我们投射的图像建构与解构的时代,Dal-Pra质问我们的物质所有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内心平衡。

她的重要展览,如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巴黎奥赛博物馆、伦敦和米兰的Massimo de Carlo画廊以及威尔士的MOSTYN,都确认了她早期画作显露的事实: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以绘画思考的艺术家。她不是讲述哲学观念的艺术家,而是一位智慧直接在媒介中发挥作用的画家。她工作缓慢,非常缓慢。一幅画可能耗时数月。这种缓慢不是工作室的矫揉造作,而是技术与理念的必要。为了创造那些难以察觉的过渡和似乎屏住呼吸的画面,需要时间。藏家们必须等待,有时长达九个月,才能收到作品。但等待是过程的一部分。Dal-Pra在创作时拉长了时间:八小时的工作可能看似七十二小时的缺席。她希望她的画作同样能为观众扩展时间,创造悬浮的时刻,使时空参照动摇。

Dal-Pra的作品也探讨了我们当代与图像及视觉身份的关系。她系统地遮盖人物的面孔,头埋在灯罩里、潜入水族箱、隐藏于织物下,拒绝了那个困扰我们图像泛滥时代的人脸识别崇拜。但这种拒绝并非像人们天真地认为的那样,是对社交网络的反应。这是她关于吞没思考的逻辑延续。每幅肖像都诉说着对物品的矛盾关系:它们强烈定义着我们的身份,但同时也成为吞噬我们的盔甲。通过遮盖面孔,Dal-Pra赋予我们的缺席更强的存在感,突显尽管如此,我们当然依然存在。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已被路易威登基金会、赫希霍恩博物馆、迈阿密当代艺术中心(ICA Miami)和裕兹博物馆(Yuz Museum)收藏,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构建了一个连贯而深刻原创的作品体系。她没有走传统美术学院的学术道路,而是在波尔多学习设计与应用艺术,这或许赋予了她那种技术自由,能够摆脱学术正统观念的束缚去尝试创新。然而,她对油画的历史几乎怀有一种敬畏感,这种被使用了几个世纪的媒介,其历史维度”有着迷人且永恒的特质”,她说。

Diane Dal-Pra 利用我们的家庭废弃物制造柔软的图腾,是那些只留下痕迹的稍纵即逝的时刻。她的绘画是最深层意义上的静物画,是”Stilleben”,即”沉默的生命”,它们从喧嚣现实中脱离出来,将时间凝结为充满体积与重量的雕塑般的存在。在她画布的褶皱中,有时间裂缝,可以让人远离当下,唤起回忆、感知和想象。这是会思考、会呼吸、会等待的绘画。

如果当代艺术今天需要什么, , 虽然我甚至不确定它是否真的需要什么, , 也许就是这种放慢、停下、真正凝视的能力。Diane Dal-Pra 给我们带来了这份暂停。她的画作吸收了空间的声音,创造出让心灵漂浮的静谧泡泡。在这个不断嘶吼、每一秒都要求我们关注,把影像变成一次性商品的世界里,Dal-Pra 创造了需要时间去体会的对象。这些对象并不立刻呈现自己,也不高声宣告它们的意图。这些绘画低语着,正因如此,值得人们靠近倾听。这是一位明白绘画力量所在的艺术家, , 绘画的力量在于它创造替代时间、不同于不断流逝的时间的能力。她的画布是避难所、圣地,是空洞不再是缺席,而是一种浓密围裹的存在。在这个充斥空洞影像的时代,这既是抵抗之举,也是美的表现。


  1. Gilles Deleuze,《曼陀罗:莱布尼兹与巴洛克》(Le Pli : Leibniz et le baroque),巴黎,Éditions de Minuit出版社,1988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Diane DAL-PRA (1991)
名字: Diane
姓氏: DAL-PRA
性别: 女
国籍:

  • 法国

年龄: 34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