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Emma Webster:虚拟风景剧场

发布时间: 26 三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展览

阅读时间: 14 分钟

Emma Webster创造出挑战我们感知的风景。在虚拟现实与传统绘画之间,她打造了一个大自然成为剧场、光线像在清醒梦中雕塑空间的世界。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你们以为了解当代风景画吗?你们认为已经见过一切?错了!艾玛·韦伯斯特(Emma Webster)目前正在纽约佩策尔画廊举办名为”That Thought Might Think”的展览,这是一场视觉爆炸,它粉碎了我们的既定观念,重新定义了21世纪绘画风景的意义。

韦伯斯特不仅仅是一位风景画家,她是一位伟大的世界建筑师。在她位于洛杉矶的工作室里,这位英美混血的三十多岁女性不仅捕捉自然,她更是从零创造。凭借虚拟现实技术,她塑造数字环境,随后以油画的形式展现,技艺精湛,足以让古代大师嫉妒。结果呢?是令人不安的全景视觉,在其与现实的关系中,充满令人愉悦的颠覆性,让我们怀疑自己的感知。

让我们来看《物质世界》(The Material World,2025年),这是一件宽达四米多的宏大作品。扭曲形态的树木如幽灵般在合成色调的暮色中耸立,远处,山脉锋利得令人难以置信,似乎穿透着一个挑战物理法则的天空。光线,哦,是这光线!,并非来自太阳,而是来自戏剧化的人造光源,仿佛我们置身电影布景,而非自然景观。

正是这种现实与人工之间的张力,使韦伯斯特的作品充满生命力。她与我们对自然的古老渴望博弈,同时不断提醒我们,自然世界的感知不可避免地被文化、技术和想象力所塑造。正如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论摄影》中写道:”自然几乎没有能组织成事件的东西;我们必须构造它,使之成为一场表演”[1]。韦伯斯特全力以赴地拥抱这一观点,将自然转化为一场意识到自身戏剧性的戏剧。

但别以为她的作品只是将漂亮的数字效果转化为绘画。这会忽略她作品背后的深刻哲学思考。事实上,韦伯斯特融入了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会津津乐道的仿像(hyperréalité)的思考。她的风景是无现实参照的模拟物,正如这位法国哲学家的话说,”它们是通过模型生成无起源无现实的真实”[2]

请看《永恒纪元》(Era of Eternity,2025年),天空字面上如剧院的幕布打开,显现超自然的光。这件作品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一种建构,揭示出我们对”自然”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在气候灾难和生态焦虑的时代,韦伯斯特使我们直面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我们对自然的理想化图像,或许只是对一个从未真正存在过世界的怀旧幻想。

然而,她的画作仍然不可抗拒地吸引着我们。这些全景图是催眠般的,让我们在理性的戒备与感官的放任之间摇摆。因为尽管它们完全承认人造性,但这些作品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原始渴望,一种沉浸于超越人类的世界、被其宏大所吞没的欲望。

这正是韦伯斯特作品的戏剧性维度发挥全部意义之处。正如她自己所解释的:”戏剧是第一种虚拟现实” [3]。她的风景如同布景,邀请观者进入一个既是物理的也是精神的,既是真实的也是模拟的空间。韦伯斯特曾经从事布景设计工作并非偶然,她直觉地理解舞台空间如何成为通往其他世界的门户。

在她的创作实践中,技术不是目的,而是丰富本质上绘画过程的工具。与某些沉迷于算法完美的数字艺术家不同,韦伯斯特拥抱不完美、意外和手工痕迹。她的五十种绿色, , 冷绿、合成的、故意人造的,构筑了一座繁茂的视觉迷宫,令人目眩神迷。

或许,这正是她作品真正的胆识所在。在技术承诺越来越沉浸式体验、元宇宙以其”完美”的数字环境吸引我们的时代,韦伯斯特坚持回归绘画,这种千年艺术,触觉的、感官的,以探讨我们与自然世界及其表征之间复杂的关系。

评论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提醒我们,”现实始终通过我们提供的图像被诠释” [4]。从这个角度看,韦伯斯特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的反思,还是对我们感知、呈现和渴望自然方式的探讨。她的风景是镜子,映射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我们观察自然的目光。

这种目光如今已不可逆转地被技术塑造。我们通过屏幕、应用程序和Instagram滤镜看世界,这些滤镜把每一个落日都变成了俗气的表演。韦伯斯特不排斥这种技术中介,反而拥抱它以更好地探究它。正如鲍德里亚(Baudrillard)所强调的,”这不再是模仿、重复,甚至滑稽模仿,而是现实符号对现实的替代” [5]

在《格里菲斯》(”Griffith”)中,紫色的叶子环绕着一条明亮如剧场舞台的河流,带我们进入一个自然既存在又缺席的空间。这不是被观察的自然,而是想象的、梦中的自然,由记忆、欲望和焦虑的碎片重建而成。韦伯斯特创造了鲍德里亚所称的”超真实”,比真实更真实,也更诱人,因为它摆脱了可能性的束缚。

然而,与鲍德里亚悲观地认为超真实意味着真实的死亡不同,韦伯斯特似乎暗示了一种更复杂的共存。她的风景并未取代自然,而是丰富了我们与自然的对话,拓展了我们想象、渴望,甚至保护自然的能力。

谈及她的创作过程,Webster 提到了她构建图像的方式:”当我在虚拟现实中工作时,我将我见过的风景或公园与素描混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混合体,我使用现实世界的参考元素,但很多都是由理想制成的,是我希望在风景中看到的东西,或是在风景中让我惊讶的东西” [6]。这一声明揭示了这位艺术家并非逃避现实,而是深刻地致力于对现实的诗意扩展。

因为这确实是关于诗意,一种视觉诗意,它与我们的期望、记忆和预测交织。Webster 提醒我们,风景从未是一个”纯洁”的绘画类型,从克洛德·洛兰到托马斯·金凯德,它一直承载着理想、幻想和意识形态。不同的是,她完全承认这种主观性和建构性。

使 Webster 的作品在今天如此相关的是她能够在不同的世界之间游走,游走于数字与模拟、真实与虚拟、观察与创造之间。在一个技术不断重新定义我们与世界关系的时代,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沉思的空间,让这些紧张关系可以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共存。

Sontag 曾提醒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本身已被摄影表现的习惯所改变” [7]。今天,我们可以说,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被数字模拟的无处不在所改变。Webster 的天才在于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变化,不是作为一种失落,而是一种可能性,即想象新的世界、前所未有的视角、不一样的方式与我们所称的”自然”建立联系。

所以,是的,去参观这个展览吧。让自己被这些幻觉般的视觉、这些似乎从狂热梦境中浮现的不可能的风景带走。在那里时,也请思考,当你凝视风景时,你真正寻找的是什么,是自然本身,还是你对它的构想?

Emma Webster 似乎已经找到了她的答案。那答案是光明的。


  1. 桑塔格,苏珊。《论摄影》。巴黎:克里斯蒂安·布尔格瓦,2008年。
  2. 博德里亚,尚。《拟像与拟仿》。巴黎:盖利莱出版社,1981年。
  3. 韦伯斯特,艾玛。与卡罗尔·里尔访谈,《艺术峰会》,2025年3月25日。
  4. 桑塔格,苏珊。《论摄影》。巴黎:克里斯蒂安·布尔格瓦,2008年。
  5. 博德里亚,尚。《拟像与拟仿》。巴黎:盖利莱出版社,1981年。
  6. 韦伯斯特,艾玛。采访卡罗尔·里尔,艺术峰会,2025年3月25日。
  7.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巴黎:克里斯蒂安·布尔瓦,2008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Emma WEBSTER (1989)
名字: Emma
姓氏: WEBSTER
性别: 女
国籍:

  • 美国

年龄: 36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