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Josh Smith 绘画如呼吸一般,用这种赋予生命的紧迫感,体现了我们时代真正创作者的特质。在他布鲁克林的仓库里,这个被改造成庞大艺术综合体的空间,这位1976年生于冲绳军事基地的艺术家,二十多年来一直创作着质疑当代绘画表达基础的作品。他的画作,无论是表现色彩刺眼的热带棕榈树、狰狞的收割者,还是他无止境重复的签名,形成了一个在表面分散中却极具一致性的艺术体系。
Smith 的作品融入当代艺术传统,完全接受其后现代身份,在真诚与愤世嫉俗之间游刃有余。他的绘画风格故意表现”粗糙”,探索了真挚表达与机械复制、原始情感与概念计算交汇的模糊领域。
创造性孤立的社会学
Josh Smith 的创作方法揭示出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社会学维度,阐明了当代大都市中的艺术生产条件。他的创作过程围绕他自称的”locked in”状态展开,即在布鲁克林的工作室-居所内自愿孤立,持续数月。这种创造性闭关实践直接质疑了纽约这类城市中艺术社交的模式,在那里竞争压力和过度刺激成为创造性生存的基本事实。
艺术家以极其清醒的洞察力描述了这种矛盾状态:”我长时间独处,有时几个月。有时我六个月都不离开我的工作室”[1]。这番话体现了一种对抗策略,正如乔治·西梅尔在20世纪初所指出的那样,现代大都市生活的异化效应。Smith 发展出一种”逆向麻木”:他不通过冷漠来保护自己免受城市信息过载的影响,而是选择彻底的减法。
这种孤立实践并非简单的艺术性厌世,而是复杂心理经济中的一环,孤独成为实现真挚表达的必要条件。”要成为一个好艺术家,我认为必须有坠落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不适,且是一种有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这个坠落的隐喻呼应了齐格蒙特·鲍曼关于”流动现代性”的分析,指出当代个体必须不断重塑自己的存在方式,却无法依靠稳定的结构。
Smith的工作室像一个自治的社会小宇宙,配备了多个工作空间、一座金属书架一直延伸到天花板的图书馆,甚至还有一个地下花园,艺术家在那里种植他的绿叶蔬菜。这种空间布局反映了一种自给自足的意愿,回应了当代城市社交功能失调的问题。艺术家不仅仅是逃避社会;他还重构了一个微缩且可控的社会版本。
这种实践的社会学维度也体现在Smith如何将创作与社会调解结合起来。他的画作成为与无法直接接触的观众进行延迟交流的媒介。”我尽量做我的作品,让许多不同的人喜欢:儿童和成人。我希望人们观看我的作品时能准确理解它是如何被创作的” [1]。这种技术透明性构成了一种社会慷慨,弥补了创作过程的孤立。
从这个社会学角度来看,Smith卓越的生产力得以阐明。他反复创作的系列作品,如棕榈树、签名和单色画,犹如驱逐孤独的仪式。绘画动作的重复创造了与城市社交不同的另类时间性,一种循环且平和的时间感,让艺术家在不受暴力侵扰的情况下与世界重获某种联系。
这种社会学方法揭示了当代艺术如何针对高度现代性的病理发展生存策略。Smith的孤立并非逃避社会,而是一种揭示其矛盾、并通过艺术作品发明新型集体联系形式的方法。
悲剧享乐主义:一种精神分析视角
Josh Smith的作品展现了复杂的情感谱系,呼唤细致的精神分析阅读,以了解其艺术创作中防御机制和无意识形态的构成。他的画作揭露了一种可称为悲剧性享乐主义的状态,一种在审美快感追求中不断遭遇存在焦虑和抑郁表现的力比多经济。
艺术家毫不回避地谈及他与抑郁症的关系:”我许多作品都体现了我的抑郁,尤其是抽象画” [1]。对艺术症状维度的明确承认,为理解其实践中升华机制打开了道路。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升华可以将冲动转向社会认可的对象,将心理痛苦转化为审美创造。
Smith的重复系列作品如同强迫症形成物,试图通过创造性动作的仪式化来控制焦虑。他以强烈饱和的色彩强迫性地绘制热带棕榈树,唤起逃向理想境地的幻想,与他布鲁克林孤立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逃避欲望与真实禁闭的这一辩证关系揭示了某些神经质结构特有的否认机制。
反复签名的做法是这种心理动力的一个特别揭示案例。Smith痴迷于绘制自己的名字,展现了一个根本的自恋问题:在面对消失焦虑时的强迫性自我肯定。”Josh Smith”成为一个漂浮的意符,在重复中被剥夺了主观内容,暴露出现代身份的根本不稳定性。
展览”Living with Depression”近期转向红色单色调,标志着这种精神经济的加剧。红色,传统上与生命冲动但也与攻击性和血液相关联,作为一个投射屏幕,展开了最古老的情感。艺术家本人承认这种矛盾:”Le rouge est repoussant. Il est aussi séduisant” [2]。
这种精神分析的方法也阐明了Smith与创造性时间性的特殊关系。他长期隔离的时期唤起了通过倒退机制,主体试图恢复至社会化创伤前状态的过程。”没有什么比带着两袋Fritos和六罐Red Bulls去你的工作室更好的了。然后,你知道,你整夜工作,事实上,你是独自一人” [1]。这种创造性孤独的仪式化揭示了试图重建一个过渡空间,正如Donald Winnicott赋予这一概念的意义。
这位艺术家的卓越生产力可被理解为对抑郁焦虑的反应形成。作品的强迫性积累作为对失落和有限性的否认。”拥有很多画架让我感觉富有。因为你可以用它们做任何事。我不知道钱该怎么用,但我知道该怎么用画架” [1]。
这种精神经济揭示了当代艺术如何作为一种治疗装置,允许主体通过塑造创作来消化其内心冲突。Smith的作品都是象征性修复的尝试,是为受晚期现代病痛削弱的生命赋予意义和连贯性的努力。
日常显现与对时间的抗争
在Josh Smith的创意迷宫中,呈现出一种时间抵抗的美学,其根源于一种特别复杂的瞬间哲学。他的作品,虽然表面上充满动作感和自发性,却展示了对存在方式和通过艺术拯救日常可能性的深刻沉思。
Smith的方法属于现代传统,自Charles Baudelaire以来,致力于从短暂中提取永恒。他紧急重复的棕榈树画作作为平凡的顿悟,将旅游陈词滥调转化为审美启示。这种日常的炼金术让人联想到György Lukács在他的《小说理论》中对”解缠”的分析,即艺术揭示潜藏在普通中的非凡能力。
Smith的创造性时间性遵循一种密集积累的逻辑,令人想起历史先锋派为抵抗现代加速所采取的策略。他的重复系列不仅仅是一种强迫症表现,而是一种加密时间、创造抗拒当代大都市破坏性速度的时空袋的方法。”我画的系列主题非常具体且简单,水果、动物、风景和神话,它们看起来常常是匆忙完成的,追求诚实且未经中介的表达” [1]。
这种对即时性的追求矛盾地揭示了对中介的敏锐意识。Smith发展出一种”糟糕”绘画的美学,完全承认其构建性和人为性。他”直接挤出管中的”颜色、”随意”的笔触和快速的创作速度,构成了绕过传统艺术升华机制、重新获得与现实直接接触形式的策略。
这种时间观念围绕着一种特殊的创造有限性概念展开。Smith经常提到每一次展览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感觉:”我感觉每一次展览都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展览” [1]。这种对瞬息万变的意识将每一次绘画行为转化为存在的紧迫感,赋予他的作品一种特殊的强度,类似海德格尔所称的”为死而存在”。
艺术家的工作室运作如同时光机器,不同时期的时间层次交叠。他的画作相互叠加、覆盖、再利用,形成一种持续的记忆层积过程。”我会在很多作品上不停地画,直到你能说画布太厚了” [1]。这种反复绘画的做法揭示了一种时间观念,每件作品都携带着其先前状态的痕迹。
这种方法的哲学维度在于Smith如何整合重复与差异。每一棵棕榈树、每一个签名、每一幅单色画都构成了细微的变体,展示了纯粹复制的不可能性。这种差异美学,借用雅克·德里达的”差异”概念,将重复转化为揭示独特与不可替代之物的方法。
Smith的作品因此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当代文化消费的时间性。他的画作需要时间、耐心和一种缓慢的关注形式,这与我们时代即时性的经济形成了鲜明对比。它们提供了一种对持续性的体验,抵抗着计划性陈旧和图像快节奏更替的逻辑。
走向真正的人为艺术性
在这次对Josh Smith绘画世界的批判性考察结束时,我们应该衡量他艺术事业的真正意义,并评估他对当代艺术的贡献。他的作品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战略智慧,使他能在后现代玩世不恭与新表现主义天真之间游走,开辟出一条第三条道路,这或许是对我们时代美学挑战最具相关性的回应之一。
Josh Smith独特的力量在于他能够完全承担当代艺术的构成性人为性,同时保持一种表达上的真实性。他的绘画从不声称纯粹的自发性,但也不陷入冷冰冰的概念性计算。他发展出一种可称为”真实的人为性”的表达,一种符合当代主体性生存条件的建构性真诚。
这种审美立场体现了他对当代人类学变革的深刻理解。在一个真实性本身已成为商品、自发性被程序化、情感被格式化的社会,Smith通过清醒接受这些矛盾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放之路。他的作品教会我们如何真实地”做人为的”,诚恳地被建构,实实在在地是假象。
他近期的作品演变,以社交网络和YouTube引入他的艺术实践为标志,印证了这一战略智慧。他没有怀旧地抵制新的通讯技术,反而将其整合为新的艺术媒介,将Instagram转化为艺术作品,将YouTube变成公共工作室。这一方法显示出惊人的适应能力,使他能够在当代文化景观快速变革面前保持审美探问的相关性。
他工作的社会学影响同样特别有趣。通过细致记录他创造性孤立的过程并理论化自己生产性孤独的实践,Smith提供了一种替代传统世俗社交的艺术成功模式。他证明可以在保持一定内心世界和个人真实性的同时建立国际职业生涯。
他对当代绘画史的贡献显得决定性。在调和具象与抽象、表现力与概念主义、快速执行与理论复杂性方面,Josh Smith为许多人认为已枯竭的媒介开辟了新可能。他的作品证明绘画仍能令人惊喜、感动并引发思考,而不放弃其批判维度。
Josh Smith的作品构成了理解当代社会艺术可能条件的优先实验室。它揭示了一位创作者如何在适应市场约束的同时保持审美自主,如何在承担艺术娱乐性维度的同时保持形式要求的高度,如何在主张自身独特性的同时提供普遍可及的体验。
这种矛盾对立的综合或许构成了对当代艺术困境最有益的回应之一。通过拒绝激进主义和墨守成规的简易路径,Josh Smith发明了一条中间道路,既保留现实的复杂性又不放弃审美效能。他的作品教导我们可以同时大众化且严格,易懂且复杂,传统且创新。
或许这正是这部作品最宝贵的教训:展示了艺术仍可构成真正自由空间,条件是清醒接受其时代限制并将其转化为创作素材。Josh Smith向我们展示了今天可以不怀旧、不愤世嫉俗地绘画,拥有一种体现时代真正艺术家实用智慧的态度。
- Ross Simonini,”The Interview: Josh Smith”,ArtReview,2019
- “Josh Smith: Living with Depression”,Spike Art Magazine,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