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Lauren Quin 或者说持续性的几何学

发布时间: 30 七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16 分钟

Lauren Quin 创作了抽象的宏大绘画,将时间性转化为绘画材质。通过叠加、刻画和单印技法,这位来自洛杉矶的艺术家创作出不断变化的作品,每一层都与其他层在受控的紧迫感美学中进行对话。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Lauren Quin 绘画仿佛每一笔都承载着启示的电荷。在她位于卡尔弗城的工作室那片繁茂的植被中,六棵巨大的棕榈树在这座旧苗圃里茁壮成长,这位33岁的女艺术家发展出了一种拒绝任何形式解决的抽象绘画。她那些有时宽达四米五的巨幅画布溢满了色彩能量,似乎挑战着视觉物理定律。这些作品不仅仅占据空间;它们吞噬空间,将其转化为一个感知在秩序与混沌之间摇摆的领域。

Lauren Quin 的创作过程展现了一种奇妙地呼应贝尔格森持续性观念的方法论。亨利·贝尔格森区分了生活的持续性与科学的机械时间,将时间的定性经验与定量测量对立起来 [1]。当 Quin 先后叠加她的”颜料管”,然后在材料未干时用黄油刀刻划,她就在作品中写入了贝尔格森所称的真实持续性这种特殊的时间性。每一个绘画动作都带着其时间紧迫感的痕迹,创造出艺术家所描述的由时间流逝驱动的”运动”过程。这种方法表现出她对贝尔格森所说”没有绝对区别的连续”的直觉理解,即每一刻都在连续流中与下一刻相互渗透。

Quin 的技法围绕一个有趣的时间悖论展开:她故意先创作出她认为不满意的东西,然后完全覆盖它,再通过减法显现它。这种同时积累与挖掘的方法让人想起贝尔格森的纯粹记忆观念,那是意识的深层状态,过去与现在并存却从不相互简化。当她在尚湿的颜料上刻划重复图案时,Quin 让先前的层次浮现,产生光栅效应,将表面变成一个视觉见证,每一层都在分层的时间性中与其他层对话。

这种分层的绘画时间观在贝尔格森对意识的分析中有着显著的呼应。对贝尔格森来说,意识从不是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过去与现在不断相互渗透的过程,每一刻因吸纳了所有先前时刻的记忆而丰富 [2]。Quin 的画作体现了这一观念:她的彩色”颜料管”每次出现都不相同,它们随着在整体构图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形成她称之为”竞争的多样性”,每个元素争夺观众注意力,却从不最终主导。这场持续的视觉斗争产生了一种特定的时间性,即一个不断自我构成的现在,源自其内部矛盾。

Quin 通过从画布背面使用单幅石印拓印法,为这一复杂的时间性增添了一个额外的维度。她盲目地工作,无法直接看到自己动作的效果,因而引入了一种不可预测性,令人联想到 Bergson 的生命冲动理论。这种技术创造了受控的偶发事件,扰乱了预先设定的表面组织,产生了虹彩区域,光线似乎从物质本身散发出来。这些盲目干预如同时间的中断,打破了传统的因果逻辑,引入了 Bergson 所称的”根本新颖性”,即时间产生真正全新事物的能力。

Quin 与色彩的关系也展示了对时间性问题的深刻理解。她偏好”竞争性”的色调,这些色调拒绝稳定于和谐的平衡,制造了色彩张力,使视觉保持持续的警觉状态。这种色彩的不稳定性让人联想到 Bergson 关于感知的观念:感知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我们不断从根据生命兴趣过滤的感官数据中重新构建对世界的视角。Quin 的色彩遵循这一逻辑:它们迫使观者不断重建对作品的感知,禁止任何最终的解读。

文学意识流技巧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在 Quin 的作品中获得了尤为令人信服的视觉转译。这种叙事技巧由 Virginia Woolf 和 James Joyce 于二十世纪初发展,试图再现意识思维的无间断流动,配以自由联想、重复以及突然的转向 [3]。Quin 的画作遵循类似逻辑:它们呈现出连续的视觉流动,形态按照联想的逻辑而非叙事的逻辑出现、转变和消失。这种方法体现了与现代主义美学的深刻亲缘关系,现代主义试图反映时间的主观体验,而不是其客观度量。

Quin 对图案的强迫性重复让人联想到 Woolf 的主题变奏技巧。在《达洛维夫人》中,Virginia Woolf 使用了反复出现的主导动机,例如大本钟的钟声、对时间流逝的反思,创造了复杂的时间统一体,过去与现在交织 [4]。类似地,Quin 发展出由手、蜘蛛、针、钹等重复形态组成的词汇,她在作品之间反复演变这些图案。这些图案如记忆的锚点,使观者能在视觉复杂性中导航,同时保持一种不安的熟悉感。

意识流叙事技术还试图打破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传统区分,创造了一个叙事模糊空间,叙述者与角色的思想相互融合。Quin 进行类似的转变,模糊了形象与背景、加法与减法痕迹之间的界限。她在新鲜画布上的蚀刻创造了负空间,这些空间在视觉上与纯色区域一样显著,产生了感知上的模糊性,使观者处于一种富有成效的不确定状态。

这种模糊性的美学揭示了对感知心理问题的深刻理解。正如意识流作家一样,奎因更关心的不是展示了什么,而是如何被感知。她的作品不代表任何可识别的事物,但它们产生了特殊的感知状态,一种改变我们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注意力品质。这种方法属于现代主义传统,强调对意识机制的探索而非对外部世界的描述。

奎因许多作品的巨大尺度,在这种感知策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大大超出正常视觉范围,这些画作迫使观众物理上移动以理解它们,在观看的行为中引入了时间维度。这种视觉的时间性呼应了柏格森关于感知作为时间延续过程的分析。对柏格森而言,我们从不瞬间感知,而是通过感官印象的逐步积累,在即时记忆中重建我们对世界的视觉。

2024年125 Newbury展览的标题”Logopanic”显示了对抽象语言问题的敏锐意识。这个由希腊词根”logos”(话语)和”penia”(贫乏)组成的新词,表达了面对意义体系崩溃的焦虑。这种元语言层面的维度使奎因接近现代主义者对语言危机及创造新表达形式必要性的关切。她的画作作为一种持续变换的视觉语言运作,符号在似乎形成的瞬间即溶解。

这种符号的不稳定性创造了特殊的时间性,即意义不断产生的时间性。奎因的作品使观者保持在一种富有成效的等待状态,这种认知紧张正是柏格森所认定的活意识特征。她拒绝即时识别的满足感,以维持这种柏格森认为是精神生活本质的注意力能力。

奎因的方法还体现了对柏格森称之为意识状态相互渗透的直观理解。在她的画作中,没有任何元素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形态、每一种颜色、每一种质感根据相互影响的逻辑与整体产生共鸣。这种整体方法产生的视觉效果远超其组成部分的总和,创造了艺术家所描述的”受控爆炸”,其中能量似乎从绘画物质本身散发。

洛杉矶对奎因色彩风格演变的影响也尤其引人注目。艺术家表示,每次回到这座城市,她的色彩调色板都会”爆炸”,展现出对加州光线大气质感的特殊敏感。这种与光环境的关系呼应了柏格森对感知作为对外部条件持续适应过程的分析。在奎因看来,颜色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而是特定意识状态的揭示者,产生特定的注意力品质,改变我们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劳伦·奎因的艺术最终展现出对当代抽象绘画议题的卓越理解。她既拒绝了表现主义的动作派,也排斥了概念极简主义,开辟了一条中间道路,重新确立了感知的复杂性,同时避免陷入装饰过度。她的作品如同时间生成机器一般,成为特殊意识状态的发生器,揭示了视觉体验中意想不到的丰富性。在一个常被瞬间震撼所主导的艺术背景下,奎因提出了一种持续性的审美观念,既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最高抱负,又适应了当代的条件。


  1. 昂利·柏格森,意识的即时给定论,巴黎,费利克斯·阿尔康,1889年
  2. 昂利·柏格森,物质与记忆:论身体与精神关系的论文,巴黎,费利克斯·阿尔康,1896年
  3. 弗吉尼亚·伍尔芙,”现代小说”,普通读者,伦敦,霍加斯出版社,1925年
  4. 弗吉尼亚·伍尔芙,达洛维夫人,伦敦,霍加斯出版社,1925年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Lauren QUIN (1992)
名字: Lauren
姓氏: QUIN
性别: 女
国籍:

  • 美国

年龄: 33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