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Richard Prince与视觉挪用艺术

发布时间: 20 十一月 2024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8 分钟

Richard Prince将盗用变为创造行为,将平凡的广告图像转化为强烈的文化揭示。他对Marlboro牛仔的再摄影不只是挪用,而是对美国神话的有序解剖,揭露了我们对模拟物的集体迷恋。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理查德·普林斯(1949年生)不仅是一位以大胆借用作品让你挑眉的艺术家。他是我们集体虚伪的伟大揭示者,是那面扭曲的镜子,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消费虚荣。四十多年来,这位巴拿马运河区的土生土长者,用视觉的福柯式精确剖析我们的社会,以几乎变态的快感解构我们的文化神话。

在不断解构环绕我们图像的探索中,普林斯确立了自己作为我们时代大解构者的地位,正如罗兰·巴特所说,他迫使我们超越”studium”,达到我们视觉文化的真正”punctum”。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围绕两个需要我们关注的主要轴心展开。

首先,偷窃作为一种创造行为,再拍摄影作为颠覆的工具。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Prince就选择了偷窃,是的,我确实说的是偷窃影像,而不是创造影像。他在Time-Life档案中工作,开始拍摄广告,特别是万宝路香烟的广告。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行为,而是一种艺术的食人族行为,这种行为会让让·博德里亚微笑。Prince不仅仅满足于复制,他吞噬了这些图像的本质,以吐出完美的拟像。

他的标志性系列作品《无题(牛仔)》不仅仅是对万宝路广告形象的挪用。这是对美国典型神话, , 牛仔的系统性解剖。通过重新摄影这些图像,Prince不仅是偷窃,更是抽空了它们商业的本质,以揭示其内在的空虚。正如盖·德波所分析的,他将景观转变为反景观,将广告诱惑变为社会学的启示。

这些牛仔,作为美国男性气质的典型象征,在他的镜头下变成了数字幽灵,我们对神话的集体渴望的幽灵。Prince的再拍摄影技术让人联想到雅克·德里达的”差异”概念,每一次新的捕捉都创造了一个间隙,一种与原作的批判距离,从而揭示隐藏的机制。

但别被误导了:Prince不仅仅是消费社会的批评者。他的天才在于他同时是系统的同谋和批判者。他既是病毒也是解药,是毒药也是良药。2005年,他的《无题(牛仔)》在佳士得拍卖中以超过一百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证明了颠覆也能成为奢侈商品。这就是他做法的全部讽刺,一种使他成为马塞尔·杜尚精神继承者的讽刺,但更具变态和当代的维度。

Prince的再拍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视觉哲学,预示着我们数字挪用时代的到来。早在Instagram和表情包出现之前,他就懂得复制可能比原作更”真实”。沃尔特·本杰明谈到艺术作品在技术复制时代的光环消失,Prince更进一步,暗示光环可以迁移,转移,感染复制品本身。

他艺术实践的第二个轴心是对美国刻板印象的痴迷,以创造视觉的人类学欲望图谱。

如果说Prince的第一个特征是他的再拍摄影技术,那么第二个无疑是他对美国刻板印象的痴迷。他的系列《护士》、《笑话》和《女朋友》构成了美国欲望的视觉人类学,这会让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感到脸红。

以他的《护士画》为例:这些取材于20世纪50年代通俗小说的护士形象不仅仅是简单的再利用影像。Prince将它们转变成令人幻觉的波普偶像,充满欲望与焦虑。在这些戴口罩的脸庞中,有某种让人联想到劳拉·穆尔维关于男性凝视的分析,但被颠倒过来。Prince的护士们既是欲望的对象,也是威胁的形象,既诱人又阉割。她们完美体现了茱莉亚·克里斯特娃所说的”污秽”,这种混合着憎恶和吸引的迷恋,特征是我们对身体、疾病和性的关系。

他的”笑话画”也许是探索美国刻板印象最明显的例子。这些常常粗俗、性别歧视或种族主义的笑话,绘制在单色背景上,作为语言现成品,揭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偏见和焦虑。Prince不仅仅是复制它们,他还将其英雄化,将这些流行文化的片段变成我们集体潜意识的图腾。

“Girlfriends” 系列,通过小男友拍摄的女摩托车手,进一步深入探索性别刻板印象。这些业余照片被重新拍摄和重新语境化,在他的镜头下成为对男性欲望和女性在摩托文化亚文化中表现的民族志研究。仿佛Susan Sontag在现代艺术画廊中遇到了《逍遥骑士》(Easy Rider)。

Prince作品令人不安之处在于,它既具有批判性又带有自我满足性,既揭露刻板印象又延续了它们。就像一个与宿主产生共生关系的病毒。他的作品是一面变形的镜子,反映出我们的矛盾、不可告人的欲望和被压抑的偏见。

Prince不仅仅是记录这些刻板印象,他还将它们推向荒诞。他的系列作品作为案例研究,探讨在后现代美国欲望和身份的社会构建。Judith Butler或许会将他的作品看作性别和社会身份表演性的完美诠释。

这位艺术家充当当代美国的变态民族志学者,收集和编录其执念、神经症、幻想。但与真实民族志学者不同,他不假装客观。相反,他沉溺于主观性、操纵和挪用。他的作品是一种反纪录片,比任何客观报道都揭示更多社会真相。

令人着迷的是,Prince将这些刻板印象转化为艺术的护符。他进行了一种视觉上的置换,将流行文化的铅转化为观念的黄金。他的挪用不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文化的变异,显露出我们影像社会的隐藏机制。

Richard Prince不是道德家,他聪明得多。更准确地说,他是我们文化病态的诊断师,一个科学怪人博士,拼接起我们集体想象的零散肢体,创造出揭示性的怪物。他的作品是一面镜子,不是反映现实,而是我们的对现实的幻想。

Richard Prince是最早明白在我们的影像社会中,真实性已过时的艺术家。没有原件可复制,只有无限复制的复制品,模拟物。他的天才在于将这一认知转化为艺术策略,创作出既是症状又是对我们后现代境况的诊断的作品。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持续吸引我们又激怒我们的原因。他是我们时代的完美艺术家,明白在一个充满影像的世界中,盗用比创作更具创造力,复制比原件更真实。他是我们的艺术良心,迫使我们直面自身文化的空虚。正因如此,他是不可或缺的。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Richard PRINCE (1949)
名字: Richard
姓氏: PRINCE
性别: 男
国籍:

  • 美国

年龄: 76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