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卢卡斯·阿鲁达:通向无限的窗户

发布时间: 25 一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7 分钟

卢卡斯·阿鲁达的小型画作让我们面对世界的浩瀚,将每幅画作转化为形而上学的探索,光线成为对感知本质及我们与可见界关系的深刻思考载体。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在我谈论卢卡斯·阿鲁达时,他1983年生于圣保罗,是一位正好做着所有当代艺术规范中所谓”不可为之事”的艺术家,正因为如此,他才值得我们关注。 在艺术界痴迷于壮观、宏大和炫目的同时,这位艺术家敢于采用极小的尺寸,敢于绘制风景画,虽然所有人都告诉他这已经过时,并且坚持探索光线,仿佛印象派从未存在过。

阿鲁达是那种罕见的艺术家,能够让我们在可见的事物中看到无形,让我们在有限中感受到无限。他的画作通常不大于一张纸的尺寸,是通往广袤世界的窗户。它们让我们想起马丁·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的豁然开朗”,这是事物以其最深刻真理显露于我们的空间。当你欣赏阿鲁达的海景画时,你不仅仅看到一幅海景,而是见证了这位德国哲学家描述的真理的揭示,即aletheia,世界从隐退中走出,在其完全存在中显现的时刻。

他的标志性系列”Deserto-Modelo”,其名称取自诗人若昂·卡布拉尔·德·梅洛·内托,并非简单的风景画合集。这是对观看、感知、存在于世界的意义进行系统且执着的探索。每幅画都是放慢脚步、认真观察的邀请。在这个图像即时和视觉满足迅速的时代,阿鲁达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沉思式的反抗形式。

看看他那些视界模糊的海景画,那些天空与海洋融合在光雾中的空间。乍一看,它们似乎重复、几乎单调。但正是在这种表面上的单调中蕴藏着它们的力量。正如菲利普·格拉斯和史蒂夫·赖希的音乐变奏,每一次演绎都带来了微妙的差异、新的色彩、一种几乎察觉不到但却重大的变化。这种重复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一种严谨的可见性探究方法。

阿鲁达作品中的光线不仅仅是绘画效果或营造氛围的手段。它成为一种真正的哲学工具,用以探索莫里斯·梅洛-庞蒂所称的”世界之肉”。在他的画中,光线不仅仅照亮事物,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赋予它们存在。它创造了这位法国哲学家描述的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之间的基本交织,这一神秘区域中我们的感知与世界相遇。

他那些密集而神秘的丛林并非巴西亚热带雨林的简单再现。它们是对大自然理念本身的沉思,是对我们与自然世界复杂关系的探讨。在这些作品中,Arruda微妙地与艺术中的崇高传统对话,但以一种完全当代的方式呈现。浪漫主义者试图通过浩瀚的景象使我们感到震撼,而Arruda则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微缩的、集中的、因他画作尺寸缩小而增强的崇高形式。

他的方法特别有趣之处在于,他创作的作品同时在多个层面上发挥作用。在纯视觉层面上,他的画作是色彩细腻和技术娴熟的杰作。他对绘画材料的处理方式,有时会刮去表层,让光从画层深处透出,体现出他对媒介物质可能性的深刻理解。

但他的画作也像思想机器。他们迫使我们反思感知的本质,反思我们如何构建对可见世界的理解。因此,它们与现象学的关注点不谋而合, , 现象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事物在直接经验中如何呈现给我们。Arruda的每幅画犹如一场微型的现象学体验,邀请我们探索我们如何感知,如何赋予所见之物以意义。

Arruda几乎专注于小尺寸艺术创作的决定,并不仅是简单的美学偏好或实际限制。这是一个哲学选择,将每幅画作转化为一种专注与聚焦的练习。这些小尺寸作品迫使我们靠近,俯身,建立与艺术品的亲密关系。这是对当代艺术中偏重壮观和宏大的趋势的一种抗争形式。

他偶尔使用光线投影和绘制幻灯片,更进一步拓展了对视觉本质和再现的思考。这些装置创造了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所称的”时间影像”,这是时间自身变得可见、可触的时刻。投射的光成为一种独立的媒介,一种使时间流逝和感知微妙变化具象化的方式。

Arruda的单色画,乍看似乎只是均匀的表面,实际上是关于视觉本质的复杂练习。它们迫使我们放慢视线,花时间真正去观察,提醒我们视觉并非瞬间的动作,而是一个延展于时间中的过程。这些作品呼应了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有关持续时间的论述,持续时间是一种主观的时间体验,无法简化为单纯的连续瞬间。

Arruda与传统风景画的关系复杂而细腻。他既不是这一传统的简单继承者,也不是试图摧毁它的偶像破坏者。他从内部重塑传统,推动其极限,利用它作为探索基本哲学问题的工具。他的风景画并非现实地方的再现,而是心灵构造,是允许我们反思再现本质的想象空间。

在他那些最抽象的海景画中,地平线溶解在明亮的薄雾里,阿鲁达让我们面对哲学家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所称的”有”,这种纯粹且无差别的存在先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任何区分。这些画作让我们面临存在本身的谜团,让我们直面世界的根本陌生感。

他对光线的处理尤为耐人寻味。在他的画作中,光不仅仅是需要表现的自然现象,更是意识本身的隐喻,象征着我们感知和理解的能力。这种方法呼应了加斯顿·巴什拉关于诗意遐想的论述,一种使我们超越日常感知界限的主动想象形式。

“Deserto-Modelo”(沙漠模型)系列可被视为对何谓诗意地栖居于世的系统探索,借用海德格尔亲近的荷尔德林的表达。每幅画都是试图创造一个可见与不可见交汇,物质与精神交融的空间。这既是一个尺寸谦逊而哲学意义宏大的项目。

像特纳这样的艺术家对阿鲁达作品的影响显而易见,尤其在特纳晚期作品中,形态溶解于光中。然而,当特纳致力于捕捉元素的戏剧力量时,阿鲁达追求的是一种更微妙、更内在的超越。他的画作不是外部风暴的再现,而是内心风暴的探求,是灵魂的地图绘制。

他作品中的显著之处在于在形式与形而上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保持着完美的平衡。他的画作既是纯粹审美的对象,也是哲学沉思的载体。这种二元性是他艺术项目的核心。

他作品中的重复不是单纯的机械迭代,而是一种耐心且系统的探究。就像科学家反复进行实验以理解所有变量一样,阿鲁达不懈地探索相同的主题,以萃取新的意义和可能性。每一幅新画既是延续,也是新的起点。

他的作品提醒我们,艺术仍然可以是严肃哲学探究的手段,是理解我们在世界中位置的工具。在这个被犬儒主义和讽刺主导的时代,阿鲁达敢于真诚、形而上、深刻。他向我们展示了创造直接触及灵魂同时激发理性的艺术仍然可能。

下次当你在画廊或博物馆遇见他的一幅小画时,不要匆匆而过,而是花时间停下,俯身,真正观看。因为在这些微小的空间中隐藏着等待被发现的浩瀚。阿鲁达提醒我们,作品的物理尺寸与其带给我们的感动、转变和启发思考的能力无关。

这或许是他最大的成就:向我们展示在一个痴迷于宏大、壮观和纪念碑式的世界中,真正的伟大可能藏于最小的画幅。他的画作如通向无限的秘密之门,邀请我们探索感知与存在的奥秘。这正是它们值得我特别喜爱的原因。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Lucas ARRUDA (1983)
名字: Lucas
姓氏: ARRUDA
性别: 男
国籍:

  • 巴西

年龄: 42 岁 (2025)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