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中国)

星期二 18 十一月

ArtCritic favicon

王光乐:时间成为作品

发布时间: 18 二月 2025

作者: 埃尔韦·朗斯兰(Hervé Lancelin)

分类: 艺术评论

阅读时间: 7 分钟

在王光乐的作品中,每一层油漆都见证着将画布转变为生活时间编年史的每日仪式。他那单色调的表面是修道院式耐心的成果,营造出物质成为记忆的沉思空间。

请认真听我说,你们这群自命不凡的人,现在是时候谈论一位以修道士般的耐心将时间转化为绘画材料的艺术家了。王光乐不是那种满足于五分钟涂抹画布、炫耀给观众看的艺术家。这位1976年生于福建省的中国画家,将每幅画作都视为一场存在的冥想,一次形而上的探索,在其中重复的动作成为仪式。

想象一个人花费数月不停地叠加一层又一层的颜料,如同一位誊写相同圣文本至精疲力竭的修士。但别误会,王光乐并非迷失在象牙塔中的苦行者。他是一位与中国传统对话的艺术家,同时以冷静的大胆将传统推向现代,这种勇气足以让西方抽象艺术的伟大大师们为之羡慕。

让我们来看他于2002年开始的”Terrazzo”系列。乍一看,人们可能会以为这只是对那些在1970-80年代中国建筑中十分常见的花岗岩地面的简单复制。但这正是亨利·柏格森哲学发挥作用的地方,特别是他的”纯持续”概念。正如柏格森将机械的钟表时间与意识中体验的时间区分开来,王光乐将一个简单的建筑图案转化为对时间性的沉思。每一个细小的石片都以近乎狂热的精确绘制,成为一个经历时刻的见证,是纯粹意识的瞬间凝结于绘画材料中。

对逝去时间的痴迷让人想起马丁·海德格尔关于”向死而生”的思考。王光乐2004年开始的”Coffin Paint”系列,或许是这一观点最生动的体现。该系列的灵感来源于他家乡一项传统:年长者每年重新涂刷他们的棺材,这一仪式旨在带来长寿。艺术家在画布上仔细地涂抹一层又一层的颜料。这个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每新增的一层代表一个周期、一象征性的年份,是与我们有限生命的对抗。

但是要注意,不要把王光乐简化为仅仅是画笔的哲学家。他的天才在于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感性的体验。他的画作不是理论的插图,而是让我们面对自身与时间关系的实体存在。他近期作品的单色表面,颜色似乎从画布中心发出,宛如内在的光芒,营造出一种沉思的空间,不禁让人联想到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的光之房间,但他以简约的手法令人钦佩。

王光乐的有趣之处在于,他能够从平凡中创造出崇高。他的”Terrazzo”(镜面地坪)不仅仅是地面的简单复制,而是生活时间的地图。他的”Coffin Paint”(棺材画)不仅是简单的叠加练习,而是对死亡的冥想,超越了其阴郁的起源,达到了某种塑性上的宁静。而他近作的单色画面不仅仅是色彩表面,更是通向超越机械时间度量的时间体验的门户。

这位艺术家将重复的逻辑推向了极限。在一个痴迷于速度和不断更新的时代,他敢于花时间。大量时间。他的一些画作需要数月时间完成,每一天都由相同的动作、同样细致的上漆节奏编织而成。这是一种对我们时代狂奔加速的无声抗争,一种宣言:缓慢也可以是一种激进。

他的作品中表演维度无可否认,尽管在最终结果中不可见。每幅画都是私密表演的结果,是每日仪式,将工作室转化为沉思空间。因此,王光乐属于一类艺术家,如川良勇(On Kawara)及其”日期绘画”,将创作过程本身视为艺术作品。

使王光乐与同时代艺术家区别开来的是,他超越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简单对立。他的实践既不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对西方抽象绘画规范的奴性采纳,而是一种独特的综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与时间性。

拿他对绘画表面处理方式为例。在中国传统中,绘画常被视为捕捉事物的本质,而非外貌。王光乐将此观念引向全新方向:他的画面不代表时间,而是将时间实体化。每一层颜料都是一个凝固的时刻,一层时间的沉积,如同树干的同心圆。

光线在他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方式微妙且复杂。他近期画作中,光源似乎从画布内部发出,形成颜色渐变,挑战我们的感知。这既不是西方明暗对比的戏剧性光线,亦非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氛围光,而是一种概念光,物化了时间的流逝与绘画材料的积累。

他作品最显著之处,或许是能够同时作为沉思对象与自身创作见证的双重功能。每幅画既是供观者注视的表面,也是创作时光的证据。这种双重性在感知的即时性与创作的持续性之间创造了迷人的张力。

他的创作实践对当代绘画的本质提出了根本性的问题。在一个充斥着瞬间图像和短暂记忆的世界里,花费数月时间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意味着什么?故意缓慢的创作过程如何成为一种文化抵抗的行为?

他的作品标题,往往只是简单的日期,作为时间标记,将每幅画定格在创作的特定时刻。但与奥诺·川原(On Kawara)系统而概念地记录时间不同,王光乐将时间融入作品的物质之中。时间不仅被记录,更被具象化。

他的作品的触觉维度同样令人着迷。他画作的表面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层次,邀请观者用眼睛去感受触觉。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这些作品,感受指尖下那些积累的时间层叠。这在当代艺术中是罕见的品质,因为当代艺术往往忽视了作品的物理维度,偏重概念。

王光乐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神奇效果:他的作品既能在智力层面激发思考,又能在感官上带来满足。他的画作并非枯燥的风格练习,而是激发我们所有感官的对象,包括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或许这正是他最大的成就:找到了让时间不仅可见,而且几乎可触摸的方式。

他的作品中的重复从不机械。每一层新颜料,每一个新动作,都是艺术家存在感的再确认,是他意识行动的痕迹。这是一种积极的冥想形式,将创作过程转化为精神修炼,却从不落入简单的神秘主义。

他的作品还对当代艺术中关于真实性的核心问题提出质疑。在一个原创性常被等同于新颖性的世界里,王光乐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而非差异的原创性。他对同一主题的变奏并非无意义的重复,而是对他所拥有的艺术领域进行更深入探索。

他的作品的建筑维度同样值得强调。他的画作不仅仅是墙上的平面,而是能够改变周围空间的物体。他厚重的画布边缘,积累成可见层次的颜料,创造了绘画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过渡,这让人联想到极简主义的一些关注点,但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感性。

他的作品可以被视作对消费社会及其时间观念的微妙批评。在一个痴迷于即刻满足和一次性消费的世界里,他的作品强调了长时间、耐心和缓慢积累的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立场,虽然从未明确表达。

王光乐是一位成功创造出独特绘画语言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时间不仅是主题,更成为作品自身的物质。他的创作结合了概念的严谨和物质的感性,为当代绘画开辟了新的视野。他的作品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创新可以源于耐心和坚持。

Was this helpful?
0/400

参考艺术家

WANG Guangle (1976)
名字: Guangle
姓氏: WANG
其他姓名:

  • 王光乐 (简体中文)
  • 王光樂 (繁体中文)

性别: 男
国籍:

  • 中国

年龄: 49 岁 (2025)

关注我